下面是建国以来考古发掘的两汉时期铁质犁具、起土农具范出土情况(部分)。据此可以得出的史实是,两汉时期
出土地点 | 犁具 | 其他起土农具 |
陕西韩城 |
| 铲范6件,锄范6件 |
山东莱芜 | 铧冠范4件 | 大铲范6件,锄范2件 |
山东藤县 | 犁范 | 锄范(数未详) |
河南南阳 | 铧冠范模50多件 | 锤范(数未详) |
河北满城 |
| 锄范8件 |
A. 已使用铁器进行农业生产
B. 精耕细作农业模式确立
C. 南方农业经济较为落后
D. 冶铁业以农具生产为主
唐代《独异志》(卷下)载:“李衡,江陵种桔千树,赚钱收其利,谓其子曰:‘吾有木奴千头,可为汝业,当终身衣食也。’”这反映出当时
A. 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
B. 粮食产量已满足需求
C. 江淮地区经济最发达
D. 农产品的商品化现象
下图是战国水利工程图。春秋战国时期,孙叔敖治楚,西门豹治邺,颇有成效;秦“渠就……,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这一现象反映了
A. 水利兴修影响地方治理
B. 区域位置决定经济水平
C. 南北经济逐渐趋于平衡
D. 争霸战争促进经济发展
《墨子》记载:“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布绳,此其分事也。”这句话直接反映了
A. 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 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 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 商品经济的不发达
《汉书·食货志》载:“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徭役横作,政令不信,上下相诈,公田不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分封制没有遭到破坏
B. 周朝礼制没有遭到破坏
C. 承认了土地私有
D. 井田制遭到破坏
材料一、“惟官有书,而民无书……惟官有学,而民无学”。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时期的教育?这种状况什么时候被打破?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汉书.董仲舒传》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主张,汉武帝采纳这一主张的目的是什么?他是如何具体实施的?
材料三、1949—2016年的新中国教育
(3)依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教育发展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