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匠户子孙世袭,被长期“鸠集”在官营手工作坊内工作,而到明朝初年,匠户除在规定时间服役外,其余时间都可以“自由趁作”。这种变化
A. 表明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B. 标志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 促进了手工工场的兴起
D. 说明匠户地位和身份的根本改变
下表为北宋时期被列入正史列传的人数统计表。该表说明
北宋 | 北方人数(个) | 北方所占比例 | 南方人数(个) | 南方所占比例 |
前期 | 278 | 84.5% | 51 | 15.5% |
中期 | 274 | 63.9% | 155 | 36.1% |
后期 | 121 | 40.3% | 179 | 59.7% |
A. 地域是官员选拔的决定性因素
B. 政治中心转移影响人才培养
C. 正史列传作者偏袒南方士人
D. 经济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许多历史著作都突出地加重了对南方社会发展进程的记载。《晋书》记载有关江南水利兴修之事,《宋书》各载北方人口南迁和侨立州郡的情况,《隋书》极言扬州之盛,称丹阳“埒于二京,人杂五方”,《通典》记载了江南漕运对于关中的重要性。这说明
A. 北人南迁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
B. 历史著作带有时代特点的印记
C. 江南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变化
D. 历史撰述越多越接近历史真相
明朝政府曾将业主土地登记造册,并对地块统一编号,标明行政区名称及业主姓名、土地坐落、面积、四至等,同时记载有土地买卖与分割事项。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 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B. 防止农民随意迁徙
C. 完善地方行政区划
D. 削弱地主经济势力
北魏实行均田制,把土地划分为生产谷物的露田,栽植桑、榆、果木的桑榆田,植麻的麻田,造屋和种菜的园宅田,备休耕的倍田,明确规定各类上地的用途。这一做法
A. 推动经济作物广泛种植
B. 推动北方经济恢复发展
C. 有利于棉纺织业的发展
D. 限制了土地的高度集中
清代农村家族经济在遗产继承中既存在保障嫡长子权益的“抽长制”,又有照顾丧失劳动能力者的“膳田”、“寡守田”等社会保障机制。这说明
A. 宗法制度在清代农村占据主导地位
B. 家族经济在代代继承下逐步被分割
C. 社会保障制度在清代已经发展完善
D. 遗产继承以和谐家族关系为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