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吕后在宫廷中的权位争夺,并不妨碍她推行一些德政。她在称制的元年春正月,诏除三族罪及妖言令,称制五年初戍卒更,用以代替秦以来戍卒的无限期,这都是在刑罚、减徭役方面的德政。司马迁说:“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吕后德政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吕后德政的主要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 | ||
时期 | 人物 | 内容 |
维新变法时期 | 康有为梁启超 | 倡孔教与基督教抗衡。康有为组织圣教会,梁启超设立保教会。提出“保国、保种、保教” |
辛亥革命时期 | 邓实、黄节章太炎 | 成立国学保存会。提倡研究国学,保存国粹,提出了“保种、爱国、存学”口号 |
新文化运动时期 | 杜亚泉梁漱溟 | 中西文化可调和互补,却不能彼此互代。肯定民族文化独立的体系与价值。 |
——据郑师渠《近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整理
上表反映了近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和李斯是秦帝国缔造者,他们的治国思想秉承了法家传统,是以“法”治国主张的信奉者、实践者。秦帝国的立法指导思想以“争强”、“治民”和“帝王之具”为指南。秦始皇之“法”:“诽谤者,族诛”,“以古非今者,族诛”,“偶语诗书者,弃市”。秦始皇二十年,“荆轲为燕太子丹刺秦王,后诛轲九族,其后恚恨不已,复夷轲之一里,一里皆灭”。
——摘编自《也谈先秦政治思想中的“法”》
材料二 罗马帝国经由罗马共和国蜕变而来,凭借的不仅是“使罗马四邻畏服的精兵”,更有使罗马内部安定的良法”。罗马统治者也时常表现出加强君主专制权力的倾向,但统治者的名分与统治的理论却依旧在很大程度上以自然法思想为归依,而人性平等、个人权利保障、权力的合法性及对权力的制约等则构成了这种思想的核心。在法治实践方面,如,在涉及基督徒基于信仰而反对皇帝崇拜事件时,图拉真指示其部下:只要抓获罪证确凿的基督徒即可惩办,但有悔改表现则可宽恕,同时要防止诬告株连,否则便有违于时代精神。罗马帝国法治实践的一件大事是罗马公民权在帝国范围内的实现。
——摘编自《论法律价值取向与政治稳定》
材料三 根据1954、1975、和1978年三部宪法的规定,只有全国人大才享有制定法律的职权。1982年宪法根据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扩大了全国人大常委的立法权,对二者的立法权限作了具体划分。建国以来,我国颁布的各种重要的法规近两千件,但总的说来还是不健全不完备。
——《论我国新时期的经济立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古代秦帝国和罗马帝国重视法律治国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法治实践对秦帝国和罗马帝国统治的延续所起作用不同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扩大全国人大常委立法权的意义。
1933年6月,资源自给力较低、金融力量相对薄弱的德意互相靠拢,形成了法西斯集团;而英法美也摒弃前嫌,于1936年签订了《三国货币稳定协定》和《三国黄金协定》材料反映出经济危机
A. 推动了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建立
B. 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
C. 使世界经济向制度化方向发展
D. 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马克思说:“通过这次革命,他们把权力保持在人民的手中,即用领导者的政权机构取代了先前统治国家的政权。”马克思肯定了巴黎公社的
A. 无产阶级革命性质
B. 暴力革命斗争方式
C. 普选建立政权方式
D. 新型政府运行机制
18世纪60~80年代,印度商人被排斥在收购手工业商品活动的范围。东印度公司规定,印度织布工人在未完成公司订货之前,不得为其他人和其他市场工作。这表明印度纺织业
A. 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
B. 得到了东印度公司的支持
C. 因英国的排挤走向萧条
D. 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