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商鞅说:“农、商、官三者,国之常官也。农辟地,商致物,官治民。”“三官贫,必削。...

商鞅说:“农、商、官三者,国之常官也。农辟地,商致物,官治民。”“三官贫,必削。”这表明商鞅认为

A. 商业在国家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B. 只有实行“重农抑商”,国家才能富强

C. 秦国的经济政治贫弱,必须实行变法

D. 社会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官吏的管理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没有提到秦国的经济政治状况,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提出商业的重要地位,并没有指出“重农抑商”,故B项错误;材料有指出官吏的重要地位,但没有指出社会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官吏的管理,故D项错误;从材料“农辟地,商致物,官治民”可以反映出商业在国家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故A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朝政府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从此,船员只得在内河的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明朝鼓励民间贸

B. 明朝造船技术落后

C. 明朝禁绝朝贡贸易

D.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商鞅主张重农抑商,西汉时期桑弘羊认为农商并重、本末俱利,宋代以后反对重农抑商的思想家明显增加,认为工商皆本。这些古代的商业思想

A. 与历代商业政策的调整基本一致

B. 揭示了“本末”观念的长期存在

C. 是古代经济发展迟滞的主要原因

D. 都站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的立场

 

查看答案

永乐年间遣使下西洋,“招谕海番,贡献毕至”,民户承令转卖这些货物,因而“百姓充实,府藏衍溢”。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 “海禁”政策尚未实行

B. 欧亚交流日趋频繁

C. 下西洋旨在缓解财政危机

D. 朝贡体系有助于商贸发展

 

查看答案

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想寻找史实印证“明清时期中华文明出现了诸多新因素,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都有所体现”这一观点,他找到的经济方面最有力的证椐是

A. 苏州机户“自行设机督造,雇匠织进”

B. 临清“绅士商民近百万”

C. 吴江“游手之徙,十室而九”

D. 汉口“人烟数十里,贸户数千家”

 

查看答案

《明史》中记载:明朝初年并没有“银法”(即使用白银作为货币的规定),到明英宗时规定“弛用银之禁”、“朝野率皆用银”。这一规定

A. 有利于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B. 使白银成为唯一的货币

C. 意味着传统经济政策的改变

D. 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