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布衣”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以“布衣”自...

“布衣”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以“布衣”自称。在诸葛亮生活的时代,“布”的主要材料是

A.

B.

C.

D.

 

D 【解析】 元朝以后随着棉纺织技术的推广,棉纺织品产量增多,改变了丝、麻、棉的纺织品比例,民间穿棉布衣服才比较普遍。在此之前,大多是富人穿丝,穷人穿麻。故答案为D项。富人穿丝,而“布衣”是对劳动人民的称呼,排除A项;毛料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饰,排除B项;棉布在元朝以后开始增多,排除C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朝时,杭州张翰的祖先“购机一张,织诸色帛,备极精工,每一下机,人争鬻之,计获利当五之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自是家业大饶”;另一碑刻资料记载:“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上述资料反映的现象是

A. 明朝中后期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 明朝中后期纺织业已经比较普遍使用了机器

C.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D.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工业繁荣

 

查看答案

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传统农业在唐代发展到一个新水平的是

A. 曲辕犁

B. 耧车

C. 二牛一人耕作法

D. 铁犁冠

 

查看答案

《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 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 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 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 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查看答案

据统计,在唐代323项水利工程中,农田灌溉工程为255项,漕运交通为21项,防治水害为33项,居民用水为14项。这说明唐朝时期

A. 政府执行重农抑商政策

B. 小农经济是国家经济的基础

C. 民生问题被长期的忽视

D. 财政支出的主体是水利工程

 

查看答案

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 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B. 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C. 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    D. 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