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
A. 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B. 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C. 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 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新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这种现象表明
A. 美洲新兴工业城市大量出现
B. 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的建立
C. 欧洲的殖民扩张加剧
D. 工业革命在美洲的扩展
17世纪被誉为“荷兰时代”,荷兰成为“模范国家”、“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荷兰人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等;但到了17世纪晚期荷兰却风光不再。导致其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A. 商业资本发达但工业资本不足
B. 缺乏保持高速扩张所需的资源
C. 英法颁布一系列歧视性的法令
D. 三次英荷战争中失去殖民优势
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材料反映
A. 三角贸易 B. 商业革命 C. 价格革命 D. 商业危机
“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依据是
A.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 传播基督教思想的需要
C. 转口贸易利润的刺激 D. 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明朝张翰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 )
A. 农业仅赖百工 B. 百工亦为本业
C. 农工比重适当 D. 农工任其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