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河渠书》简要叙述了从上古至秦汉的水利发展情况,包括治理水害、修筑漕渠和灌渠,阐述人们变水害为水利的伟大斗争。当时水利事业的进步
A. 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根基
B. 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发展
C. 导致了铁制农具的使用
D. 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巩固
西汉早期的王侯墓,大多仿战国风格,注重高大坟丘,深邃墓室,多重棺椁,随葬品多为铜陶器。文景之后,模拟地上豪华府第建筑的风气开始流行,随葬品有玉衣、丝织品、金银器等。王侯墓风格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奢靡之风逐渐扩散开来
B. 官营手工业日益进步
C. 王侯拥有高贵的政治地位
D. 政局稳定和生产发展
东汉尚书省为决策和号令机关。三国时成立中书省,其监或令与尚书令共负最高政务。南北朝时又设门下省,用来牵制中书省。隋唐时期,确立了“中书取省,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的原则,直到宋代始终贯彻。三省制的这一历程表明
A. 中央政府职权不断削弱
B. 中央政府机构职能分工逐步走向明确
C. 封建朝廷争权夺利现象突出
D. “分权与制衡”是历朝行政原则
汉武帝将《孝经》列为各级各类学校必修课程,创立“举孝廉”的官吏选拔制度,把遵守、践行孝道与求官任职联系起来。这些做法有助于
A. 改造传统儒学
B. 宣扬社会教化
C. 打击豪强地主
D. 选拔实用人才
汉代桑弘羊认为:“春夏生长,利以行仁;秋冬杀藏,利以施刑。”其观点( )
A. 体现了汉初无为而治的理念 B. 表达了对独尊儒术的强烈不满
C. 体现了重农抑商的经济观念 D. 反映了汉代法律儒家化的特点
汉代以来,大臣上书皇帝,不论是颂扬功德还是直言过错,都以“臣诚愚鄙”、“臣昧死”之类开篇,意味着自卑、放弃尊严。这类官场语言的使用说明
A. “君权神授”观念深入人心
B. “君为臣纲”思想影响较大
C. “皇帝独尊”思想逐渐形成
D. “皇权至上”观念受到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