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40、50年代的英国国有化的范围,除银行外,几乎都是为私人企业提供廉价原材枓和能源的基础产业,如煤炭、钢铁、媒气和电力工业,为私人企业提供廉价服务的铁路、航空、公路以及邮电等公共事业企业等。由此可见,当时英国的国有化
A. 从根本上有利于私人企业
B. 改变了企业的资本主义性质
C. 一定程度制约了私人企业
D. 借鉴了苏联工业的发展模式
有学者认为,“八七”会议虽然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但仍然认为工人运动是中国革命的中心力量。直到秋收起义后,一部分共产党人才有计划、有组织和有目的地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工人运动转向农村农民运动。该学者意在强调
A. 城市革命道路是照搬苏联经验
B. 右倾错误的纠正受到了阻扰
C. 工人运动的影响大于农民运动
D. 正确道路的探索具有渐进性
《剑桥世界近代史》记载,“(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把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看成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他们拒绝立即实行社会主义革命,而把争取统一的民主共和国作为当前的革命任务。”由此可知当时
A. 科学理论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
B. 两个阶段的革命任务完全相同
C. 马恩主张革命任务分两步完成
D. 马克思拒绝实行社会主义革命
有学者认为,与工业化一起到来的是人口的大量增长、大规模移民与迅速的城市化,“劳动力在地理上的重新分化,一些地区提供原材料,而另外一些加工或者消费这些原材料,从而增加了世界贸易的总量……大船、巨大的码头、深水运河加速了贸易和运输的发展。这一新体系所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由此说明
A. 资本开始自由开放地流动
B. 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得到确立
C. 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 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进程迈出关键性一步
现代经济学创始人亚当·斯密认为自己所处时代的经济政策是商人们精心设计,然后灌输给对经济事务一窍不通的统治者和政客,并用“重商主义”一词来使其制度化,突出其荒诞性和不公正性。由此判断亚当·斯密认为
A. 重商主义政策需要辩证认识
B. 重商主义政策已不合适宜
C. 重商主义政策对经济发展是无益的
D. 重商主义政策只对商人有利
19世纪末,清王朝的钳口禁忌(限制言论自由)进一步被突破,知识分子在许多地区创办学会、报馆、学堂。学会多达百余个,报纸也由19种增至70种。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 社会启蒙的不断深入
B. 中学西学间矛盾的解决
C. 中体西用观念的流行
D. 民主共和思想逐渐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