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作家茅盾创作的小说《子夜》于1932年完稿,其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作家茅盾创作的小说《子夜》于1932年完稿,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近代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吴荪甫,出身“书香世家”,曾游学欧美,颇为精明强干,雄心勃勃,学成归国后“以发展民族工业为已任”。为实现抱负,他辗转来到上海,经多年打拼,终于建立了“裕华丝厂”等企业。

1930年,吴荪甫的父亲一吴老太爷因躲避农民抗租运动前往上海避难,结果,吴父无法承受上海的灯红酒绿,惊惧而死。在吴老太爷的葬礼上,具有美国背景的买办资本家赵伯韬说服吴荪甫合作,共同进行股票投机,并试图通过金融影响当时的国民党军阀间的战局。他一方面希望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理想,盼望国民党反蒋派和地方军阀的联盟“北方扩大会议”的军事行动赶快成功;可另一方面当北方的军事进展不利于他的公债活动时,他又“惟恐北方的军事势力发展得太快了”。

在股票投机获利后,吴荪甫还与人组建银行,不断兼并一些工矿企业,并利用收买工人运动的“叛徒”、勾结军警镇压等手段,使工人运动一度平息。可是,随着洋货大量倾销,吴荪甫的企业在经营上遇到困难。买办赵伯韬却趁吴资金吃紧之际试图吞并其企业。为克服危机,他试图克扣工人工资,结果新一轮工人运动兴起,吴荪甫陷入内外交迫的绝境。经过几番思考,吴最后决定逃离上海,告知家人要“去庐山”。

结合所学近代史知识,从上述梗慨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中国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要求准确全面。)

 

 

示例一:情节:吴荪甫一方面以“发展民族工业为己任”,希望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理想;另一方面又“惟恐北方的军事势力发展得太快了”,并且收买工人运动的“叛徒”、勾结军警镇压工人运动。 历史现象: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的双重特点。 概述评价: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这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支进步力量,既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又受封建主义的束缚。所以,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实现独立民主富强的愿望。 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因此,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 示例二:情节:吴荪甫为了实现“发展民族工业”的理想,几经辗转来到上海;最后又在上海各种力量的打击下,坚决“逃离”上海。 历史现象:反映了上海等通商口岸的开放对中国近代发展具有双重影响。 概述评价:一方面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大量国外先进技术文化流入国内,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促进了西学的传播,逐步瓦解了小农经济,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通商口岸是列强侵略中国的跳板和基地,使中国日益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与市场,大量洋货经通商口岸涌入国内,打击了原有小农经济,农民与家庭手工业者破产,人民生活贫困,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也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依据材料中信息提取情节,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阐述。依据材料中“他一方面希望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理想,盼望国民党反蒋派和地方军阀的联盟‘北方扩大会议’的军事行动赶快成功;可另一方面当北方的军事进展不利于他的公债活动时,他又‘惟恐北方的军事势力发展得太快了’”可以提取情节,历史现象:依据所学从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的双重特点分析回答;概述评价:依据所学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来分析他们对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双重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是中华对外交流的高潮时期,这一时期的对外交流在深度和广度上远远超过了前代。经由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与文化的碰撞,中华文明展现出丰富多彩的雄姿。隋唐统一之后,汇聚南北内外多种文化,融合创新,成为光芒四射的世界文化中心。周边各国以中华文明为榜样,向隋唐派遣使者和留学生,积极学习并吸收中华文明的成果。中华典章制度、思想文学、生活方式和观念形态深刻渗入日本、朝鲜和越南,最终以中华文明为基础、以汉字为表征形成了东亚文化圈。该文化圈又因汉字所承我的中华文明,也被称为“中国文化圈”。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在世界各民族中,英国算得上是一个典型,它体现着一种独特的发展方式——英国发展方式。这种方式以和缓、平稳、渐进为主要特色,即使对世界事务不甚了解的人,也会有一种模糊的印象,即英国是一个稳重的民族,它注重实际而不耽于空想,长于宽容而不爱走极端,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属于英国的场面着实不多见。但正是这个民族在世界范国内率先实现工业化,把全世界推进到工业时代。英国最早实行政治变革,为西方民主政治树立了样板。英国的发展方式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模式,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渐进道路的可行。英国对现代世界的贡献与其稳重的行为方式一样令世人印象深刻。可以说,英国率先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英国是现代世界的开拓者。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中国文化圈”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英国与隋唐时期的中国在文化影响力上的主要异同,并指出二者在世界文化史上的不同贡献。

 

 

查看答案

20世纪40、50年代的英国国有化的范围,除银行外,几乎都是为私人企业提供廉价原材枓和能源的基础产业,如煤炭、钢铁、媒气和电力工业,为私人企业提供廉价服务的铁路、航空、公路以及邮电等公共事业企业等。由此可见,当时英国的国有化

A. 从根本上有利于私人企业

B. 改变了企业的资本主义性质

C. 一定程度制约了私人企业

D. 借鉴了苏联工业的发展模式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八七”会议虽然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但仍然认为工人运动是中国革命的中心力量。直到秋收起义后,一部分共产党人才有计划、有组织和有目的地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工人运动转向农村农民运动。该学者意在强调

A. 城市革命道路是照搬苏联经验

B. 右倾错误的纠正受到了阻扰

C. 工人运动的影响大于农民运动

D. 正确道路的探索具有渐进性

 

查看答案

《剑桥世界近代史》记载,“(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把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看成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他们拒绝立即实行社会主义革命,而把争取统一的民主共和国作为当前的革命任务。”由此可知当时

A. 科学理论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

B. 两个阶段的革命任务完全相同

C. 马恩主张革命任务分两步完成

D. 马克思拒绝实行社会主义革命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与工业化一起到来的是人口的大量增长、大规模移民与迅速的城市化,“劳动力在地理上的重新分化,一些地区提供原材料,而另外一些加工或者消费这些原材料,从而增加了世界贸易的总量……大船、巨大的码头、深水运河加速了贸易和运输的发展。这一新体系所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由此说明

A. 资本开始自由开放地流动

B. 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得到确立

C. 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 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进程迈出关键性一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