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 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 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 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四书五经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在儒学发展史上,《论语》《孟子》等四书的地位不断提高,经历了由“五经时代”向“四书时代”的转变,促成这一变化的应该是
A. 宗法制度逐步瓦解
B. 吸收糅合诸子学说
C. 科举制度开始创立
D. 程朱理学日渐兴起
学者李泽厚认为,中国传统思想一般表现为重“求同”。它通过“求同”来保持和壮大自己,具体方式则经常是以自己原有的一套来解释、贯通、会合外来的异己东西,就在这种会通解释中吸取了对方,模糊了对方的本来面目而将之“同化”。以下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A.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B. 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
C. 二程倡导“格物致知”
D. 顾炎武宣扬经世致用
先秦诸子学说中,有一学术流派在当时有很多人信从,特别是下层人信从的颇多,成为当时的显学,而经历短暂的辉煌之后,竟烟消云散了。这一学派是
A. 儒家学派
B. 道家学派
C. 法家学派
D. 墨家学派
“塞翁失马”的故事出自《淮南子·人间训》,后人由此得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得马,焉知非祸”的结论。此结论与下列谁的观点最接近
A. 墨子
B. 老子
C. 孔子
D. 孟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既有辉煌的成功,也有悲惨的失败,而近代以来几乎所有的成功与失败都与日本家族制度与家族伦理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19世纪中期发生的明治维新使日本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然而,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联盟的政权性质和天皇专制的国体,决定了在意识形态领域尚难以割舍与封建传统的粘着性。政府一方面通过教育宣扬儒教伦理,将继承传统的“家族制度”和家庭伦理奉为保持日本民族的“醇风美俗”。同时还将家庭的建立和维持与对国家的忠诚联系在一起,与天皇制的国家观紧密结合。具体而言就是:以家长为中心,从祖先到子孙渊源不断的血统联系是个别的“家族制度”,由无数“家族制度”集合而成的综合“家族制度”就是国家,天皇就是国家之家长。另一方面,通过立法将原来作为民间规范而盛行的“家族制度”法制化。1898年出台的明治民法,基本继承了幕府时代封建武士阶级“家族制度”的衣钵,户主权、家督继承和男尊女卑构成了近代日本家庭制度的三大支柱。
——编自田晓虹《近代日本家庭制度的变迁》
完成下列要求:
(1)依据材料,概括日本“家族国家观”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实质。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家族国家观”影响下,明治政府在教育和军事方面的改革措施。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家族国家观”的特征及对社会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