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通考》曾记载,宋朝物产类租税中,仅布帛丝绵之品就有10种,分别为罗、绫、绵、纱、丝、纳、杂折、丝线、锦和葛布。据此可知,宋朝
A. 纺织业较为发达
B. 农民赋役负担沉重
C. 丝织品种类齐全
D. 官营手工业水平高
下图是1957年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百福村南出土的战国时期器物。两面刻铭:正面为“十八年,漆工朐,丞巨造,工正”,背面为“上郡武库”。该器物
A. 属于民营手工业品
B. 在市场上流通较广
C. 由官营手工业制造
D. 由个体生产者锻造
明朝末年,四川一个普通的地主就占有几家佃户,浙江和福建为人佃作食力的劳动力占9/10,北京、直隶(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湖广等地的绝大部分的腴田,都被王公贵族和地主豪绅侵占。这反映出明朝末年
A. 农业劳动力较充盈
B.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 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D. 劳动人民生活艰辛
在河南辉县发掘的战国魏墓中,发现58件铁农具,有犁、铧、锄、铲.镰、斧等,其中有两个“V”形的铧,构造虽然还很原始,没有翻土镜面的装置,但已能起破土划沟的作用。这些发现可用来说明战国时期
A. 铁农具得到普遍推广
B. 耕犁体系已得到完善
C. 农业生产力有了提高
D. 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冷战时期是“2+3”格局,美、苏为超级大国,中国、日本和欧共体是三个大国;冷战结束后是“1+4”的“一超数强”格局,美国为超级大国,中国、日本、欧盟和俄罗斯是大国。促成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 美苏争霸
B. 不结盟运动兴起
C. 欧共体成立
D. 苏联解体
“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于同一部门的最可靠的办法,就是给予各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门侵犯的必要法定手段和个人的主动。”基于此,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规定
A. 总统享有最大的行政权力
B. 民主党与共和党联合执政
C. 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机制
D. 国会是国家真正权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