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2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96.94万英镑,1845年就上升为239.48万英镑。但以后却开始下降,1846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跌到120万英镑,其后大多年份在160万英镑左右徘徊,1854年还降至100万英镑以下,外国商品大量积压在口岸仓库中。这一现象的出现
A. 导致中国在对英贸易中开始出现逆差
B. 刺激西方列强进一步扩大侵华权益
C. 表明传统的经济结构仍没有发生变化
D. 是中国实行关税保护政策的必然结果
鸦片战争以后,地处长江口北岸的通海地区,因运抵的洋纱“条干均匀,不易断头,渐为机户所乐用,作为经纱,于是就出现了洋经土纬的改良土布”。当地众多农户扩大土布生产而对机纱的大量需求,促使通州大生纱厂在19世纪末应运而生。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中国传统手工业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 自然经济在近代社会始终占主导地位
C. 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诞生
D. 洋纱大量涌入导致手工棉纺织业破产
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棉纺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B. 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企业
C. 清政府放松对民间设厂限制
D. 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
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正确的是( )
①农民生活艰辛
②土地兼并严重
③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④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这首唐诗不能反映的当时的社会现象是
A. 商人众多
B. 商业繁荣
C. 农村破败,土地荒芜
D. 商业政策相对宽松
西汉时期103郡中,秦岭淮河以北有74郡,以南有29郡;西晋时期162郡中,秦岭淮河以北有86郡,以南有76郡。与这种变化相关的因素是( )
A.西晋的疆域比西汉疆域大
B.南北经济水平差距缩小
C.南方的经济地位超过北方
D.政治中心由北向南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