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
A. 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 "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 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 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火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 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 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下表是近代在华的外国航运吨位占比情况表
年份 | (百万) | 英国(%) | 美国(%) | 日本(%) | 德国(%) | 其他(%) |
1872 | 8.5 | 46.8 | 41.1 | 0.1 | 7.2 | 4.9 |
1892 | 22.9 | 84.4 | 0.3 | 2.8 | 6.4 | 6.1 |
1907 | 63.4 | 52.5 | 1.6 | 24.6 | 10.5 | 10.8 |
据此可知
A. 中国的民族经济遭受列强冲击
B. 美国的经济实力最弱
C. 英国在中国的航运业中占主导
D. 日本的经济发展最快
下图为民族资本、官僚资本、外国资本在不同年份的产业资本总额比重情况。对此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A. 民族资本发展得益于中国社会性质改变
B. 为支援中国抗战列强减轻经济侵略
C.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官僚资本迅速萎缩
D. 民族资本发展仍然受外国资本挤压
下面是1920~1949年中国新式产业和传统产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表。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A. 生产技术的更新缓慢
B. 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
C. 工农业发展严重失衡
D. 半殖民地化程度日益加深
1923年,民族品牌天厨味精问世后,在国内市场上很快与日货“味之素”形成抗衡之势,并远销南洋各地,打破了日货“美女”牌味精长期霸占我国调味品、鲜味剂市场的局面。这表明当时中国
A. 民族工业发展迅猛
B. 国货运动初步胜利
C. 食品化工有新突破
D. 调味工艺一枝独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