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①自然经济长期没有根本性突破
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④中国古代经济曾颇具竞争优势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古代西方一直称中国为“seres”和“china”,它们的意思分别是“丝绸之国”和“瓷器”,可见在西方人的心目中,丝绸和瓷器就是古代中国的象征。下列关于中国古代丝织业和制瓷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商朝时期我国出现了原始瓷器
B. 唐朝时期我国的瓷器制作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C. 明清时期洛阳是全国的“瓷都”
D. 明中叶丝织业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据现有的资料证明:从陕西到山东,从河北到江西,包括河南、安徽、湖北等省在内,都有早商铜器的发现。在郑州曾经发现两处较大的早商铜器作坊遗址。由此推理商朝
A. 青铜器生产出现区域化
B. 青铜冶铸技术成就斐然
C. 官营冶铸业占主导地位
D. 青铜器制造业规模巨大
观察下图,图中所示耕种方法的先进之处主要表现在
A. 休养地力,保苗抗旱
B. 减少风沙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C. 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D. 扩大了农作物的种植面积
我国古代有许多农业谚语,如“小满前后,种瓜种豆”、“麦要浇芽,菜要浇花”、“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等。这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的
A. “精耕细作”特点
B. “重农抑商”思想
C. “自给自足”形态
D. “靠天吃饭”观念
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每次动乱中,农业生产都会遭到打击,然而小农经济又会在原地或异乡僻壤恢复,成为新王朝发展的前提。这说明小农经济具有
A. 脆弱性
B. 封闭性
C. 再生性
D. 落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