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多...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多治麻丝葛绪捆布黪,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嘉靖以后,苏州堪称天下第一雄郡。在周围长达40里的城区内,东部是以手工业生产为主的手工业区,西部是以商业为主的商贸区。在东区,“半城大约机户所居”,这里“比屋皆工织作”,“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构成了一个丝织商品生产的新天地。

材料三:今夜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宋王安石《商感》

材料四:“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五:“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材料六:因清政府担心“洋船至宁波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粤省之澳门矣”。故于乾隆二十二年下令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贸易。乾隆五十七年,英国派使团来中国求建立“充分的外交关系”。英使所提出的要求,遭到拒绝。乾隆帝在给英王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梁廷楠《粤海关志》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其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新天地”是指什么?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后期苏州出现这种“新天地”的原因。

(3)从材料三中你能看出哪些历史信息?面对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唐宋政府依旧实行什么经济政策?

(4)从材料四到材料五反映了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材料六说明清政府在对外贸易上实行的是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实施这一政策的原因。

 

 

(1)小农经济生产规模小、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式经营方式;自给自足为目的。 (2)指的是资本主义萌芽。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3)商业发展深入到农村出现草市;酒店娱乐业兴旺;富商人身财产得不到保证。 “重农抑商”政策 (4)井田制被废除,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确立,土地可以转让和买卖。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推动了生产的发展 (5)闭关锁国政策(或海禁政策)。原因:直接原因: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客观原因:西方殖民者对东方的殖民侵略。 【解析】 (1)注意墨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此时由于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小农经济形成。“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说明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得出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第二小问,主要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 (3)“草市”是唐朝在农村出现,反映了当时商业发展渗入农村,“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说明富商的人身和财产得不到保障。政策是重农抑商,目的在于巩固君主专制统治。 (4)材料四“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反映的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井田制;材料五“孝公用商君,废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土地制度变化的根本原因要运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分析。 (5)第一小问,根据“下令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贸易”可知清政府推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第二小问,可以从直接、根本、客观原因等角度进行分析。根据“洋船至宁波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粤省之澳门矣”得出西方殖民者对东方的殖民侵略;根据“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得出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影响;再结合所学可知还有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这是乾隆皇帝的御制诗,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是

A. 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发展潮流

B. 阻碍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C. 抑制了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

D. 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安全

 

查看答案

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载:“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由此可知班固

A. 有农商皆本的意识

B. 有儒家重义轻利的思想观念

C. 推崇重农抑商政策

D. 主张商品经济取代小农经济

 

查看答案

顺治十八年,湖广道御史李之芳上疏说:“山贼、海寇何代无之?但当制驭有方,使民获宁宇,未关堂堂天朝迁民避贼也。”“海民一旦迁之,鸿雁兴嗟,室家靡定。或浮海而遁,去此归彼,是以民予敌。”李之芳的上疏

A. 针对当时明朝政府推行的海禁政策

B. 是对政府厉行海禁政策的积极响应

C. 认识到海禁是一种消极的防御政策

D. 表明当时大多数官员反对海禁政策

 

查看答案

土地兼并往往导致社会矛盾频发,统治者虽然采取措施,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但始终不能阻止封建社会土地兼并问题的出现。其根源在于

A. 封建土地私有制

B. 社会动荡不安

C. 豪强地主势力阻挠

D. 重农抑商政策

 

查看答案

《汉书·食货志》载:“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徭役横作,政令不信,上下相诈,公田不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分封制没有遭到破坏

B. 周朝礼制没有遭到破坏

C. 承认了土地私有

D. 井田制遭到破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