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1936年中国民族工业经历了一段较快的发展期。1936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86%,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是
A. 全面抗战的需要
B. 国民政府推出鼓励发展经济的措施
C. 国共合作的推动
D. 西方列强完全放弃对华的经济侵略
中国一位民族资本家言:“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历史现象最早可能发生在:( )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甲午战争后 D.一战期间
“1948年8月19日到11月8日间,上海的商品价格上涨20倍,仅11月8日一天,米价从清晨的300中国元一担涨到中午的1000元,而傍晚时已至1800元。"材料反映的这一现象在当时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 加速蒋介石政权的崩溃
B. 加速了当时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C. 导致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D. 推动了抗战后农业经济的迅速复苏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的洋布就减少了10万匹。”这说明
A.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外国资本主义之间市场竞争激烈
B.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发展迅速
C. 洋务运动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 洋务运动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史料记载:“(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印度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民族工业尚未起步
B. 孟买的棉纱质优价廉
C. 手摇纺车效率低下
D. 家庭纺织业逐步解体
钱乘旦在《英国通史》中对19世纪的英国社会这样描绘道:“……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材料重在说明
A. 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 火车的发明引发了技术创新的连锁反应
C. 科学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D. 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