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一五”计划中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构筑了牢不可破、巍然屹立的新生共和国的“钢筋铁骨”。这一计划的最大特点是
A. 优先发展轻工业
B. 优先发展重工业
C. 轻重工业同时进行
D. 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
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索戈林曾十分精辟地总结了苏联某领导人执政时期的特征:“……他选择的改革社会主义的行政命令模式……失败了,采用的民主改革模式引发了更具毁灭性的经济后果,国家的未来发展前景极其不明朗。”索戈林旨在说明。
A. 列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社会的发展
B. 斯大林模式使社会经济的发展失去了活力
C. 赫鲁晓夫改革没有突破原有的旧体制束缚
D.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
就其实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不能成功的相同原因是
A. 没有突破个人崇拜的禁区 B. 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C. 片面发展重工业 D. 扩大地方权力,导致地方分散主义膨胀
英国首相撒切尔(1979-1990年在任)上任后毫不妥协地进行了改革,信奉“自由主义”的她开始对英国的“懒人”模式宣战,铁腕对付工会改革,并大刀阔斧地削减公共开支和社会福利。她坚信个人应该通过自己的力量和能力改善生活状态。上述政策的最大特点是( )
A. 对经济进行大力国家干预 B. 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C. 减少经济干预,减少福利 D. 完善“人民资本主义”
二战以后,受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影响的西欧各国,纷纷行动起来,打造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和社会工作的“三驾马车”。这表明西欧各国致力于
A. 提倡“新经济”
B. 发展社会主义
C. 建立福利国家
D. 实施计划经济
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此,“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调整工业生产 B. 实行“以工代赈”
C. 调节农业生产 D. 整顿财政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