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贵在《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中写道:“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小农们”成为“最重要的变量”的原因是
A. 人口数量较大
B. 地域分布广泛
C. 国家赋役的主要承担者
D. 封建土地所有制
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演变。下列各对应关系符合此结论的是
A. 铁犁牛耕——私田出现
B. 王室衰微——井田瓦解
C. 小农经济——封建制度
D. 刀耕火种——分封礼乐
南宋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云:“下田戽(汲)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该诗句能够反映出当时
A. 耕犁技术取得重大进步
B. 灌溉工具用于农业生产
C. 筒车已经用于农业灌溉
D. 水排冶铁提高生产效率
下图是汉代画像石。这反映了
A. 井田制度下的集体劳作
B. 小农经济生产劳作状态
C. 土地兼并导致农民贫困
D. 汉初经济恢复较为迅速
春秋时期随着农户分散经营的生产关系慢慢固定下来,西周那种“千耦其耘”的集体耕作场景逐步消失。这一进步使得“民不肯尽力于公田”,于是税制改革势在必行。促使这一时期税制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A. 维持国家财政
B. 小农经济出现
C. 私田大量开垦
D. 耕作技术提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朝)国家初定中夏,制作有程,仍佴(纠集)天下之工,聚之京师,分类……置局……匠以籍为定,世承其业,其子女……婚嫁皆由政府控制。
——《元史》
材料二:明代,1485年,工部奏准,轮班匠可以以银代役,后又规定一律以银代役。
——《中国史纲要》
材料三:(入清以后)“原匠子孙逃故无遗”,止存户籍。1645年,顺治帝“免直省(直隶)京班匠,并除其匠籍”。……康熙以后,最终废除了匠籍。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元朝手工业管理制度的特点。
(2)材料二、三与材料一相比,有何进步和影响?
(3)据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进步出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