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史为鉴,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致力改革社会现实:有求实精神,注重实践和实证,广泛地进行社会调查和历史考察。”下列概念与此说法相匹配的是
A. 是古非今
B. 中西结合
C. 格物致知
D. 经世致用
孔子本人罕言“性与天道”,而朱熹则常提“理”“气”“性”“太极”等形而上的概念。这一变化体现了儒学
A. 实现普及化
B. 完成信仰重建
C. 趋向思辨化
D. 弱化伦理纲常
唐宪宗曾将法门寺佛骨迎入宫中供养,韩愈认为“佛本夷狄之人,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义”,要求皇帝“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同时他认为道教“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材料反映了韩愈
A. 主张吸收佛教道教思想
B. 主张重振儒学正统地位
C. 反对君主专制集权制度
D. 论证伦理秩序的合法性
《春秋公羊传》相传为子夏的弟子公羊高所作,成书于汉初。书中大力彰扬孔子拥戴周天子“天下共主”的立场,不久之后,被汉代统治者定为官学经典。由此可见,当时
A. 迫切需要大一统的思想
B. 儒学产生的时间较早
C. 分封制受到统治者重视
D. 孔子地位已被神圣化
“衣食者,人之生利也,然且犹尚有节”“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择举之”。以上思想反映的诉求应属战国时期
A. 底层的小生产者
B. 新兴的地主阶级
C. 重要的游士阶层
D. 没落的贵族阶层
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相通之处是
A. 施行仁政与德政
B. 厚古薄今复周礼
C. 强调制度与秩序
D. 重视道德与人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