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
A. 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B. 写意性的创作风格
C. 儒学化的精神追求
D. 大一统的时代背景
宋代山水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宋代作家蔡绦在《西清诗话》中指出:“丹青,吟咏妙处相资”。下列最能够印证他们观点的艺术作品是
A. 《人物龙凤图》
B. 《五子夺莲》
C. 《清明上河图》
D. 《墨梅图》
汉字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作“隶变”,这几乎使当时的汉字全部失去了象形的特点。隶书的形体、笔画也比小篆有很多俭省,容易辨认。郭沫若认为:“秦始皇改革文字的更大功绩是采用了隶书。”郭沫若这一评价的着眼点是
A. “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最重要的转折点
B. “隶变”方便书写交流有助于国家的统一
C. 隶书的出现是书法艺术成熟的主要标志
D.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
1900年,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末尾题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印品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浓厚匀称,清晰显明。由此判断正确的是
A. 此时我国已掌握活字印刷术
B. 印刷术推动佛教在中国传播
C. 此经书是我国最早的印刷品
D. 唐代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
明末清初,西方近代技术及天文学、数学、地图学知识不断传人中国,并为部分士大夫所接受,实用之学勃兴。这一时期士大夫接受西学的主要原因是
A. 西学东渐现象不断加强
B. 进步思想成为主流思潮
C. 对理学空谈义理的不满
D. 反清复明势力不断壮大
“纵史为鉴,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致力改革社会现实:有求实精神,注重实践和实证,广泛地进行社会调查和历史考察。”下列概念与此说法相匹配的是
A. 是古非今
B. 中西结合
C. 格物致知
D. 经世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