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前期,大规模远洋航海外交促进了朝贡贸易的发展,明代王折曾说,外夷贡品,由市舶司接收后,“许带方物,官设牙行与民贸易,谓之互市”。由此推知,明朝朝贡贸易
A. 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B. 抵制了西方的欺诈性贸易
C. 有利于白银的大量流入
D. 一定程度上有私商的参与
《续资治通鉴》记载:宋太祖赵匡胤幸武成王庙,历观两廊所画名将,以杖指白起曰:“起杀已降,不武之甚,何为受享于此?”命人去之。文臣高锡上疏称南朝武将王僧辩另立君主,不克善终,不宜在配享之列。这反映出
A. 重文轻武之风盛行
B. 当时政治文化取向
C. 宋代中央集权加强
D. 儒家礼制观念淡化
对于董仲舒,西汉司马迁的《史记》记载简略,而东汉班固的《汉书》记载详细,还保留了《天人三策》的原文,增加了“朝廷每有政议,数遣廷尉问其得失”的史实。这一变化说明
A. 史学研究关注儒家名士
B. 史家旨趣关注逸闻趣事
C. 史书编撰体现国家意志
D. 史料采集看重一手材料
西周建立后,把以镐京为中心的地带称为“宗周”;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带称为“成周”,并作为东都。周王朝此举意在
A. 有效控制全国
B. 东西地区均衡发展
C. 镇抚东方地区
D. 促使政治中心东移
下列选自《续资治通鉴》卷六十六
材料一 “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格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监司无监察之人,守将非选择之吏,转徙之亟,既难于考绩,而游谈之众,因得以乱真。
……农民坏于差役,……又不为之设官,以修其水土之利。
兵士杂于疲老,而未尝申敕训练,又不为之择将而久其疆场之权。……其于理财,大抵无法。故虽俭约而民不富,虽勤忧而国不强。”
材料二 王安石认为:国用不足,由未得善理财之人耳,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足。司马光认为: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争民,其害乃甚于加赋。
(1)结合材料一及学过的知识回答,王安石为改变这些现状采取了哪些措施?
(2)你对王安石、司马光的理财之道的认识,有何看法?
材料一 如图
奖励耕织(砖画)
商鞅铜方升
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卯,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内容?
(2)材料三评价商鞅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应当坚持怎样的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