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中国近现代四种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示意图,其中1所代表的经济形式是
A. 洋务企业
B. 民族资本企业
C. 外国资本企业
D. 官僚资本企业
下表为1943年国民党经济部发布的“后方工业概况统计”中的部分数据,展示了主要经济部门中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的比例,据此可知
工业部门 | 国营经济 | 私营经济 |
水电工业 | 89% | 11% |
冶炼工业 | 90% | 10% |
机器制造业 | 73% | 27% |
化学工业 | 75% | 25% |
饮食品工业 | 23% | 77% |
服饰品工业 | 8% | 92% |
A. 国家统制经济适应了形势的需求
B. 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C. 民营资本受到了官僚资本的压制
D. 国民经济结构的不平衡性加剧
一战期间列强对华输出棉纱量持续减少,而日本却迅速增加,开始超过英国,跃居首位。这反映了
A. 列强均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B. 日本的经济实力已超过英国
C. 日本乘机扩大对华经济侵略
D. 日本在侵华中始终获利最大
1933年4月4日,国民政府断然废除银两,以0.715(两)兑换一(元)的比值用银元来取而代之,结果因世界市场白银急剧上扬而导致白银迅速外流,严重冲击了国民经济。1935年11月3日,政府发行统一的新纸币——法币。国民政府的金融改革是为了
A. 稳定国民经济秩序 B. 封锁苏区红色政权
C. 储备充足抗战经费 D. 顺应英美等国要求
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
A. 19世纪60年代
B. 19世纪70年代
C. 19世纪90年代
D. 20世纪30年代
下表为1843—1850年间白银与制钱比价波动情况一览表。这些历史现象的出现
年代 | 白银兑换制钱文数 | 指数 | 年代 | 白银兑换制钱文数 | 指数 |
1843 | 1656.23 | 123.93 | 1847 | 2167.44 | 162.16 |
1844 | 1724.12 | 128.96 | 1848 | 2299.34 | 172.02 |
1845 | 2024.74 | 151.51 | 1849 | 2354.98 | 176.19 |
1846 | 2208.36 | 165.22 | 1850 | 2232 | 166.86 |
A. 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
B. 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
C. 加速了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D. 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