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学者称:“内重外轻虽无割据之忧,却使地方失去绥靖御侮能力,在内忧外患交加的情况...

有学者称:“内重外轻虽无割据之忧,却使地方失去绥靖御侮能力,在内忧外患交加的情况下,就要导致亡国的危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与唐宋王朝走向瓦解的教训相符合

B. 在中央集权前提下地方应适度分权

C. 君主集权加剧了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D. 制度设计应该遵循外重内轻原则

 

B 【解析】 材料“内重外轻使地方失去绥靖御侮能力”“导致亡国的危险”信息说明过分剥夺地方权力会导致地方军事能力下降,导致亡国危险。显然材料的意思是适当给地方权力,故B项正确;材料论述的现象符合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特点,故A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的主张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不是“外重内轻”,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宋史.职官志》载:宋代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被视为“州郡最要之任,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这表明宋代

A. 重视对监察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B. 通判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C. 地方权力扩大威胁中央集权

D. 避免了藩镇割据局面的重现

 

查看答案

唐代实行宰相集体议政制度,三省宰相不仅都要参与诏令的决策和审议,还要在对所议诏令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形成正式决策。这种“宰相一致原则”

A. 提高了行政决策效率

B. 削弱了宰相的决策权

C. 旨在制约皇权的滥用

D. 体现了权力的制衡性

 

查看答案

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 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B. 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 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D. 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查看答案

与汉代皇帝重用身边近臣以削弱相权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科学”指三省

A. 各司其职且分工科学合理

B. 分散相权且保证皇权独尊

C. 职能明确且行政体系科学

D. 三权分立且互相监督制约

 

查看答案

学者阎步克认为:以九品论人,盖源于汉末士林的月旦品题之风。由于名士在汉末的重大影响,在士林舆论中得到好评者,朝廷州郡便争相辟举、唯恐不及。此材料反映

A. 民间评价在官员选举中的作用大于政府评价

B. 品评官在官员选举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C. 士林舆论在官员选拔中起决定性作用

D. 民间文化性评价影响政府对官员的行政性评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