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新兴的知识分子阶层作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这场伟大而深刻的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充当了变革的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三是充当了变革的实践者,四是充当了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三个观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 孔子韩非子荀子
B. 韩非子商鞅孟子
C. 荀子商鞅老子
D. 墨子韩非子荀子
春秋时期,诸侯贬斥狄戎为豺狼禽兽的记载不绝于书;战国时期,时人认为夷夏之间并无高下优劣之分,“居楚则楚,居夏则夏,积靡使然也”。对夷狄态度的变化反映出
A. 诸侯争霸、王室衰微
B. 一脉相承的文化风尚
C. 各地区往来日益频繁
D. 官僚政治是大势所趋
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A. 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B. 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 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 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中国是古代世界唯一一个能够借助非常有限的基础性条件就得以将广土众民抟成一体并绵延悠久的国家。西周已具备的“条件”是
A. 通用的表意文字系统
B. 统一规范的货币制度
C. 普及的儒家意识形态
D. 完备的道路交通系统
商朝王室设置“多贾”一职,为王室购买奇珍物品,管理王室商业,并允许多贾参与祭祀祖先的仪式;唐宋时期,设置市舶司,管理海上对外贸易。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
A. 重视对商业的管理
B. 工商皆本思想发展
C. 商人地位不断提高
D. 海外贸易空前发达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颜惠庆(1877~1950),1908年随驻美公使伍廷芳使美,负责使馆的英文文案和留学生事务。1913年,受北洋政府委派岀任驻德国全权公使,颜惠庆使徳期间促成了德国对北京政府的承认,出席第二、三届国际禁烟会议,代表中国政府签署《各国禁烟公约》。1921年,正式出任外交总长,成功阻止了对华严重不利的《英日同盟条约》续签。
1921年10月,颜惠庆在京遥控参加华盛顿会议上的中国代表团,成为代表团在国内最坚实的后盾和外交运作的总指挥。当时,不少国人希望中国能在华盛顿会议上借助多边谈判彻底解决山东问题和胶济铁路的中日争端。在外交上一贯谨慎务实的颜惠庆并没有那么乐观,由于国弱言轻,他先是同意代表团接受对日“边缘谈判”的方式,在将民众反日怒潮引向时任总理的梁士诒之后,又巧妙地利用军阀间的“电报战”,使外交部取得了对于胶济铁路交涉案的控制权。1922年他授权中国出席华盛顿会议代表团签署《解决山东悬案条约》,中国在华盛顿会议外交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摘自《颜惠庆日记》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颜惠庆外交活动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颜惠庆外交活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