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口红效应”经济理论首次被提出,即经济不景气时,人们就会转向购买廉价奢侈品,口红虽非生活必需品,却兼具廉价和粉饰的特点,能给消费者带来心理慰藉。美国电影因其虚构的美好,也成为“口红效应”的受益者之一这一现象说明
A. 胡佛政府刺激消费对策成功
B. 经济危机引发精神危机
C. 人们面对危机能够淡定应对
D. 危机时刻女性勤俭节约
从1920年到1929年,美国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工厂中工人的生产率却猛增了55%。这一现象
A. 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B. 反映了美国经济的有序发展
C. 凸显了供求关系的不均衡性
D. 直接导致了失业人数的激增
1987年,戈尔巴乔夫在《改革与新思维》中说:“改革就意味着坚决果断地破除已形成的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东西,破除经济管理中的陈旧制度和思维上的教条主义的清规戒律。”这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
A. 将增加指令性计划指标
B. 将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
C. 试图利用市场调节经济
D. 宏观决策出现重大失误
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是
A. “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
B. “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C. “开垦、开垦、再开垦”
D. “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有学者在评述斯大林模式时指出:“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作者强调的“明显地改变”是指
A. 废弃了对工农业生产的管理体制
B. 减缓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速度
C. 取消了农村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
D. 放弃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多元化
某一时期,苏联的股份制公司从2个逐年增加至191个。其中64个为合营股份公司,34个是私营公司,61个国营股份公司,2个是合作社股份公司。这些公司的总股金为343亿卢布,其中国有股为145亿卢布。据此推断,这一时期最可能是
A. 1917-1918年
B. 1922-1925年
C. 1935-1937年
D. 1954-19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