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苦的探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阅读以下材料:...

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苦的探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集聚战争资源上取得的成功以及这一战时体制中体现的某些“共产主义”的做法使得列宁一度认为,“这条道路是正确的,一定能使我们获得巨大成就,保证我们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按照这一指导思想,1920年9月,俄共(布)中央给各省省委的信中强调:“下达给乡的征集额,就是余粮额,居民要用连环保的方式予以完成”;同时,俄共(布)中央还决定,严惩劳动中的逃跑现象,直至关进集中营。

——摘编自沈志华主编《一个大国的崛起和崩溃》

材料二  新经济政策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完整的政策体系,而是通过不断的摸索、实践逐步完善起来的。新经济政策允许经济活动有某些自由,承认商业、商品货币和市场关系,对农民和私人资本让步。党内以斯大林等人为代表的一派对新经济政策总体上持否定的态度,把它看成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念念不忘限制以致取消新经济政策。

——摘编自《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材料三  斯大林在1928年《论工业化和粮食问题》的演说中说:“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这是第一;而在出卖农产品时多少要少付一些钱,这是第二。为了保持并加快工业发展的现有速度,保证工业满足全国的需要,我们不得不暂时征收这种税。”斯大林通过这种办法,使农民一半的收入交给国家。

——摘编自陆南泉等主编《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涉及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措施。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苏俄继续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俄共党内对新经济政策产生分歧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

(3)据材料三,归纳苏联发展国家工业化的办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实行带来的消极影响。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你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得出的基本认识。

 

 

(1)措施:余粮收集制;普遍义务劳动制主要意图: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2)原因:新经济政策一开始没有形成完整体系;党内担心恢复商品市场关系会演变为资本主义。 必要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3)办法:由农业为工业的发展积累资金。 消极影响: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生产积极性不高;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基本认识:关注民生,保护农民的利益;一切从国情出发;生产关系的调整要符合生产力实际水平。 【解析】 (1)第一小问措施,根据材料“余粮额”可得出余粮收集制;根据材料“严惩劳动中的逃跑现象”得出普遍义务劳动制;第二小问意图,根据材料“战时共产主义”可得出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2)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新经济政策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完整的政策体系”得出新经济政策一开始没有形成完整体系;根据材料“把它看成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年年不忘限制以致取消新经济政策”得出党内担心恢复商品市场关系会演变为资本主义。第二小问必要性,根据所学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虽然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但是余粮收集制和义务劳动制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经济困难最终导致了喀琅施塔得兵变,据此可得出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3)第一小问办法,根据材料“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卖农产品时多少要少付一些钱”和“征收这种税”得出由农业为工业的发展积累资金;第二小问消极影响,根据材料可知工业品价格高,农产品价格低且农民还要多缴纳税,可得出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生产积极性不高;根据所学可知,在斯大林模式的影响下,轻重工业农业比例不协调,可得出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第三小问基本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模式以牺牲农业发展工业,高度集中的计划政治体制,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轻重工业畸形发展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据此可以得出基本认识是关注民生,保护农民的利益;一切从国情出发;生产关系的调整要符合生产力实际水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金陵机器制造局创办于1865年,位于南京聚宝门外扫帚巷西天寺。1869年,该局已能生产多种口径前膛炮、炮弹、炮车及枪弹。次年,在通济门外神木庵旧基兴建火箭分局。1871年9月,在通济门外九龙桥兴建火药分局。1879年,归并乌龙山机器局。1881年,仿制成功美式加托林轮转机枪(十门连珠格林炮)。1884年,仿制成德国克鲁森式37毫米2磅子后膛炮和美式诺登飞多管排列机枪(四门神机连珠炮)。

——徐泓《徐建寅与金陵机器制造局》

材料二  欧战爆发后,民族工业很快显露出加速发展的步伐,其中棉纺织工业发展尤其突出。这首先是来自企业丰厚盈利的刺激。大约从1914年开始,高盈利率仿佛“一强有力之兴奋剂”,刺激国人竞相投身棉纺织工业。欧战爆发后日本棉纺织垄断资本咄咄逼人的扩张之势,也迫使民族棉纺织企业急切寻求发展。

——罗萍《短暂的辉煌与可持续发展的困境》

材料三  30年代民族工业已由过去单纯依靠外延扩大生产为主转向以搞技术改造为主,这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转变。如1934年创办的永利化学公司总技师、留美化学博土侯德榜,为探索苏尔维制碱法的奥秘试验十余年,创造了中国的“侯氏制碱工程”,这是亚洲人首次新法制碱成功。

——许建平《三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特点(1930——1937)》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金陵机器制造局属于哪一类型的洋务企业?这一类企业创办的口号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族工业“显露出加速发展步伐”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三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

1922年,苏俄农民瓦西里在交纳了粮食税后,把余粮运到不远处的集市上出售,当地官员没收了他的余粮,并处以巨额罚款。

 

查看答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第一次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从而迎来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查看答案

中国共产党奉行全面抗战路线,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敌后战场。其中百团大战是中共领导的在敌后战场取得的重要胜利。

 

 

查看答案

八七会议确定土地革命为中心任务,这说明党中央认可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