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中记载,“庶子不祭祖者,明其宗也”。在西周,只有武王才有祭祀文王的特权,周公只有在武王的统率之下,才能参加文王的祭典。材料说明
A. 周公贤能不及武王
B. 武王位于大宗地位
C. 武王权力高度集中
D. 周公对武王定期朝贡
《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这段记载主要反映了
A. 周王是天下共主
B. 大宗小宗不隶属
C. 政权与族权结合
D. 社会分工很明确
周代雅乐《大舞》,舞分六场,歌分六章,歌先代功绩,颂武王灭殷,平复南国等史事。这反映了雅乐
A. 追思先辈丰功伟绩
B. 政治色彩浓厚
C. 适应了血缘政治发展需要
D. 传承历史文化传统
如图反映的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的政治形势,以下思想主张出现在这一时期的是
A.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B.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D. 禁奸止过,莫若重刑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但是,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上的革命。”
请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较之唐宋又有一定提高,人口增长明显。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烟草、花生等新的经济作物也大致同时引进。在江南等经济发达地区,经济作物棉、麻等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很多农民在种植经济作物时还往往进行一些初级加工、或兼营相关副业。以经济作物种植为主的地区需要向依赖邻近地区提供商品粮。明朝后期到清朝,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一些对农业进行农场式管理为特点,亲自参与生产过程的经营地主。其经营已不是单一的粮食生产,而包括许多与市场有密切联系的经济作物的种植和相关的副、牧、渔业。
——摘编自张帆著《中固古代简史》
材料二 从中世纪到18世纪,英国耕作制度和耕作技术不断改进,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此同时,英国一些地方农业制度也出现了变化,特别是土地所有制和土地经营制度。16世纪上半叶羊毛价格上涨,一些地主把佃农驱赶出农场和村庄,把佃农的土地或者共有地圈起来,将其改为牧场。地主再把这些土地租给雇佣劳动力的租地农场主经营,收取地租。他们精耕细作,勤施肥料,推广新技术,使得土地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促进了农牧业的发展。
——摘编自韩毅主编《外国近现代经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农业经济发展的新表现并简述其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与中国明清农业经济发展相比,概括近代英国农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