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多元并存,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家在争辩中相互吸收、渗透,发展了相互联结的一面。而这主要是由它们是同一族类的文化以及他们学说中都关注现实的社会人生问题所决定的。……政治主张泾渭分明的儒法两家,却在主张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和等级制问题上不谋而合。在人生理想和处世态度方面,儒、墨、法各执一端,却又都主张积极进取,有所作为。
——摘自李宗桂著《中国文化导论》
材料二 《诸子百家关系》示意图,
——摘自《世界:一部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形成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封建世袭,天子之子为天子,公之子为公,卿之子为卿,大夫之子为大夫,做官人有一定的血统……。但到秦汉时期便不同了。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候为相而隆儒臭。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四种取士。一日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自今以后,审四科辟召,及刺史、二千石察茂才尤导孝廉之官事,务尽实核,选择英俊、贤行、廉洁、平端于县邑,务授试以职。有非其人,临计过署,不使习官事,书疏不端正,不如诏书,有司奏罪名。并正举者。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四 汉之末叶,桓、灵之世,柄去帝宣,政在奸臣。……抑清德而扬谄媚,退履道而进多财。力竞成俗,苟得无耻。或父兄责显,望门而辟命。……故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索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抱朴子》
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若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则山东非公之有也。
——《后汉书·袁绍传》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汉朝实行察举制的原因?
(3)材料三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东汉末年察举制存在那些弊端。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为爱惜原料,将剩下的恶茧、病茧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后,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蔑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 茧丝成为造纸的重要原料
B. 造纸术与丝絮有一定渊源
C. 造纸术未能满足大众消费
D. 制丝术与造纸术相得益彰
(题文)据考证,战国之前的传世作品中均无“黄帝”的史料,之后始现“黄帝”之说,如传世的《吕氏春秋》、《史记》等记载的历史皆从黄帝开始。到了秦汉时期,黄帝已成为大家认可的祖先。这说明
A. 百家争鸣的兴起奠定了黄帝至尊的地位
B. 宗法制对这一共识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
C. 华夏民族皆源自于黄帝的嫡亲血缘关系
D. 国家统一有助于血缘系统一体化的形成
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关于下列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 图一反映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的高超工艺
B. 图二可作为作为汉代丝织业高超工艺的实物证据
C. 图三反映了东汉时期地方政府对水利灌溉工具的重视
D. 图四是西汉海昏侯发行的五铢钱
董仲舒说:“道之太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是
A. 外儒内法的思想
B. 法术势合一的统治思想
C. “天人合一”思想
D. 变道家的道统为封建的法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