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结束后,两大阵营在亚洲的对抗如在欧洲般清晰明了,亚洲冷战格局最终得以形成。显然,朝鲜战争由“本土化”向“国际化”特性的演变使得美国介入战争的意图昭然若揭。材料中的“意图”是指
A. 为进攻苏联做准备
B. 侵略朝鲜半岛
C. 遏制社会主义国家
D. 阻止中国统一
马歇尔计划删掉了杜鲁门主义中“关于共产主义的明确提法”,强调计划的目标是“战胜饥饿、贫困和混乱”。因此,“各国共产党如果反对这个计划,就无异站到赞同饥饿、贫穷、自暴自弃和混乱的地位上去了”。与杜鲁门主义相比,马歇尔计划
A. 反共意识明显不够强烈
B. 宣传手段更隐蔽更精巧
C. 更关注欧洲民众的生计
D. 旨在安抚共产主义势力
1946年3月,丘吉尔在富尔顿发表演说,呼吁建立英美同盟以迎击苏联的挑战。虽然这样做的时机不够成熟,但是他的演说标志着西方对雅尔塔精神认识的一个重大转向。该“转向”是
A. 由合作转向武力对抗
B. 由冷战转向热战
C. 由包容转向遏制
D. 由反日转向反苏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直接、最深刻的结果是,它大大加速了作为传统力量中心的欧洲的衰落和美国、苏联这两个欧洲侧翼大国的真正崛起。这说明二战导致
A. 美苏分割了欧洲
B. 美苏确立全球霸权
C. 欧洲陷入长期战乱局面
D. 世界格局的转变
二月革命胜利后,形成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该局面
A. 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B. 标志着十月革命进入高潮
C. 是阶级力量对比的产物
D. 结束于十月革命后
2012年版俄罗斯普通学校历史教科书《俄罗斯1917年的革命风暴》将俄国1917年发生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称为“伟大的俄罗斯革命”,将其划分为“2月阶段”和“10月阶段”,认为“它们不是相互矛盾的”。它们不矛盾主要表现在
A.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B. 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C. 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D. 努力实现和平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