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代贡士如果通过科举考试,仅取得进士及第或者明经及第出身,尚不能正式入仕。只有再...

唐代贡士如果通过科举考试,仅取得进士及第或者明经及第出身,尚不能正式入仕。只有再通过吏部铨试,才能释褐除官。出现了“榜出,势门子弟,交相酬酢,寒门俊造,十弃六七”的现象。据此可知唐代科举

A. 摒除门第间的差距

B. 促进社会阶级流动

C. 世族权门仍占优势

D. 选拔标准客观公正

 

C 【解析】 根据材料“榜出势门子弟,交相酬酢,寒门俊造,十奔六七”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豪门世族把持科举考试,说明世族权门仍占优势,故D项正确;材料中势门子弟,交相酬醉,而寒门俊造,十奔六七,说明没有摒除门第间的差距,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社会阶级流动,而是强调世故权门在唐代科举中仍占优势,排除B;C项选拔标准客观公正的说法,与材料出现的世族权门持科举考试的现象不符,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统计,《宋史》列传中的北宋人物,出身于高官家庭的不过四分之一左右,而出身于布衣的则超过二分之一,时代愈晚,布衣出身的比例也愈高;而布衣官员人仕的途径,在北宋初期以科举出身的约占三分之一,在北宋中期已超过四分之三,到北宋晚期更超过五分之四。这反映了

A. 科举制更能选拔出最优秀的官吏

B. 选官制度的开放和阶层的流动

C. 北宋官僚队伍膨胀问题日益严重

D. 限制世家子弟是科举制的特点

 

查看答案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正官评议人物照例三年调整一次,但也可对所评议人物随时予以升品或降品。政府还禁止被评者诉讼枉曲,但中正如定品违法,政府要追查其责任。这主要说明当时

A. 社会隐藏着腐败的人为因素

B. 中正成为评定官品的最重要环节

C. 政府在选官上起着决定作用

D. 选官制度一定程度上具有公平性

 

查看答案

魏晋时期规定:“州、郡皆置中正,已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由此可见,与察举制相比,这一制度

A. 完善了选拔人才机制

B. 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C. 注重鉴别官员道德水准

D. 阻滞社会阶层流动

 

查看答案

据《川唐书•刘祎之传》记载:宰相刘祎之得罪了武则天,武则天借故敕惩治他,祎之见敕文未经中书门下附署,遂说:“不经凤阁(中书)鸾台(门下),何名为敕?”对这一故事的阐释,正确的是

A. 武则天时期相权在与皇权的斗争中处于上风

B. 唐代三省六部制有效限制、约束了皇权

C. 武则天的做法违背了权力中枢的运行程序

D. 唐代皇帝的诏令、制敕需经中书门下批准

 

查看答案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官员为相。这些非三省长官的宰相有各种名义,如参知机务、参预朝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 加强政府办事能力

B. 减少皇帝决策失误

C. 帮助皇帝处理政务

D. 加强皇权削弱相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