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封建社会,小农善于经营,可以“累其赢余,益市田数亩”,上升为自耕农或小地主,小地主经营得法,也能上升为大地主。不善经营,大地主也会下降为小地主,小地主破产为自耕农,乃至佃农,及身无立锥之地。这说明
A. 小农经济具有不稳定特征
B. 土地兼并是瓦解等级社会的重要手段
C. 封建经济内隐存竞争要素
D. 封建社会土地耕作面积并未显著增加
《史记》记载,禹死前禅位给伯益,后来伯益将天下让给了启。战国时期的《竹书纪年》却记载,启在禹死后立即讨伐伯益,夺取了天下。上述记载表明
A. 对先秦史的研究应更注重实物史料
B. 成书于西汉的《史记》叙述更加客观
C. 两书相互印证更为接近历史的真相
D. 明辨史料的可信度是研究历史的前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该时期内(宋朝)制度和文化也有了重大的发展。这一发展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尤其是商业的飞跃,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外贸的发展也反映了当时商业的繁荣,而且它也是推动当时商业革命的主要力量。……唐初人们尚轻视商业并试图限制其发展,但到了晚唐和宋朝时这种束缚就被打破了。……中国首次出现了聚集了大量人口的商业大都市。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些都市是商业中心而非政治中心。
——费正清(美国)《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1550年后,由入股组成的企业在英国和尼德兰普遍确立起来。1553年,英国成立了第一个股份公司——莫斯科公司。16世纪,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首先在尼德兰出现。在相对较弱的封建王权与人文精神的苏醒的背景下,商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西欧商业资本的发展,成为“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马世力《世界史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时期“商业革命”的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商业革命”的具体表现,材料一的“商业革命"与材料二中“商业革命”所产生的最终结果有何不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00年左右,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材料二 基督教与欧亚其他广泛传播的宗教相比,更多地渗透着普救主义。十字军的多次东侵,就是受着传教精神鼓舞的。热心于航海事业的冒险家们动机除了企图夺取香料外,便是发动新一次十字军运动,传播基督福音于全世界。
——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材料四 1700年,英国人均收入大约只有8——9英镑,1750年前后,增长到12——13英镑,19世纪初,在这个数字的基础上又增长80%,到1860年再增加一倍,……
在工业革命前的1750年,英国2500人以上的城市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5%,1851年上升到50.2%,1911年达到78.1%,而农村人口则从一个半世纪前的75%降至21.9%。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城市化的国家。
工业革命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还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恩格斯说:“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材料五 为了摆脱困境,国内同一工业部门的大生产者联合为一个“托拉斯”,即一个以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产量,在彼此间分配产量,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但是,这种托拉斯一遇到不景气的时候大部分就陷于瓦解,正因为如此,它们就趋向于更加集中的社会化……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1)据材料一、二,简要指出欧洲人在15—16世纪热衷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有哪些?
(2)材料三、四反映了世界经济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革对英国社会和经济领域产生的影响。
(3)材料五中的“托拉斯”是一种什么样的生产组织形式?结合所学知识,从生产力及国际关系角度分析这种生产组织形式出现的影响。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牛郎织女》“夏绣邮票”一套四枚,分别为“盗衣结缘”“男耕女织”“担子追妻”“鹊桥相会”。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尽地力之教”、“多粪肥田”、“地力常新壮”“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材料二 末作奇巧(指商业、手工业)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意为工商业一日之利,可供五日之需)。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春秋)管仲《管子·治国》
材料三 自东晋以来随着北方人口的不断南迁,江南的开发速度日益加快。宋朝时期形成了“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局面。农业的进步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兴起,民营手工业在宋代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尤其是制茶业和制瓷业最出色,成为了当时具有重要影响的行业……这些行业的繁荣带动了农业商品化的扩大。当时的海船载重大大增加,在泉州出土的宋船重量约为250吨,属于中等船。宋朝在当时国际军事舞台上远逊于汉唐,其政治弱势地位使它缺乏胸怀世界、吞并八荒的政治抱负……十字军东征、塞尔柱突厥人的兴起迫使阿拉伯商人把海外贸易视线转移到东方,向东方开辟新商路。北宋中叶,西夏控制了河西走廊,宋政府规定只许“自广州路入贡,更不得于西番出入。”从大食来访的使节“贡赋不绝”,宋代海外贸易直接和间接地扩及欧洲、中东、东非、印度、东南亚,以及日本朝鲜等地。
——王树伟《宋代海外贸易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特点。
(2)材料二体现出怎样的经济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汉武帝时期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
(3)据材料三概括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某位同学对新航路开辟做了如下评价:“它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它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它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壮大之路;它是人类文明交融之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该同学的评价中分别使用的史观是
A. 社会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
B. 文明史观、社会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
C. 社会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
D. 社会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