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建国纲领》是国民党抗战初期的主要纲领,它以“三民主义”为最高准绳,要求全国抗战力量要在国民党及蒋介石领导之下,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教育等方面制定纲领,坚持抗战并同时完成建国。该纲领
A. 顺应中华民族抗日的基本要求和愿望
B. 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团结
C. 核心思想是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表达了国民党民主建国的意愿
同盟会成立时,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在他辞去临时大总统进行演讲时指出:“产业勃兴,盖可预卜,然不可不防一种流弊……故一面图国家富强,一面当防资本家垄断之流弊。”这表明孙中山
A. 关注国家的建设与发展
B. 主要代表下层民众利益
C. 受十月革命的影响较大
D. 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康有为曾说:“欧洲数千年之有国会者,则以地中海形势使然”;然而后来他又说,英国得此之先,故在大地(世界)最先强,欧美得其播种之先,故次强。及今移植而用之……何必怵他人之先我哉! 由此可见,康有为
A. 对于本国国情充分了解 B. 重视给予国民民主权利
C. 强调地理环境的重要性 D. 全面论证民主制的作用
蒙古军队南下之后,“今王公大人之家,或占民田,近于千顷,不耕不稼,谓之草场,专放孽畜”;1273年以后,大农司辑《农桑辑要》、王祯《农书》等各类官修、私修农书相继问世。这一变化说明当时
A. 农书的种类和来源繁多 B. 土地高度集中社会动荡
C. 农耕文明的影响力很大 D.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题文)导致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是:
A. 社会环境稳定
B. 自然条件改善
C. 政治重心南移
D. 生产力大为改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学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新的历史条件”主要是指
A. 爆发了“七国之乱”,社会动荡,“仁政”受到欢迎
B. 专制主义体制刚刚建立,文化成为政治的附庸
C. 政治上的“大一统”需要有文化上的“大一统”作为根基
D. 道教兴起,佛教传人,儒家学说受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