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经济曾长期领先于世界,被统治者看做立国之“本”的是
A. 交通运输业
B. 手工业
C. 商业
D. 农业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欧洲水手探索世界海洋并建立起远洋贸易的航线,引起了商业革命,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发展起来。对亚洲航线的寻找,把他们带到了西半球和辽阔的太平洋,使他们能够把世界各地区通过便捷的贸易网络连接起来。粮食作物、牲商品种与人类移民也漂洋过海,极大影响着全世界。农作物的移植和牲畜的传播改善了人类的营养状态,增加了东半球的人口,大量移民和人类群体的迁移改变了美洲的社会文化,加速了世界人民的交融。商业革命又是国家间政治权力的转移。随着财富的转移,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迅速崛起,成为早期欧洲最强大的“民族国家”,之后尼德兰取代西葡两国成为海上“马车夫”,英国成为商业革命的最终获利者,欧洲的航海探险、远洋贸易网络使得各地区相互依存,推动了全球一体化进程。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等
材料二 16-18世纪,地理大发现掀起西欧商业革命的热潮。其时中国对外贸易的拓展,表明中国也参入了这一场商业革命之中,而且被西方称为“遥远的国度工厂”。从隆庆元年(1567年)至明末,明朝部分开放海禁,海外贸易有了长足发展。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取消海禁,北起辽宁南至广东,大小港口有一百多处,吸引着各国商船赴华贸易。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都与中国发生了直接贸易关系。据史料记载,这一时期中国出口的商品有236种之多,其中手工业品137种,占总数的一半以上。生丝、丝织品出口最多,其次是瓷器和茶叶等。中国保持巨额贸易顺差达两个半世纪之久,这在世界贸易史上实属罕见。但这场商业革命在中国并未完成,只不过是一场未完成的革命。
——摘编自唐文基《中国商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商业革命的表现及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被西方称为“遥远的国度工厂”的原因,并指出商业革命在西欧和中国导致的不同结局。
有学者认为,第二次工业业革命后,世界上日益形成两大类国家:一类是工业制成品生产国,另一类是农矿业生产国。该学者意在强调第二次工业革命
A. 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
B. 扩大了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
C. 加剧了世界各国的经济矛盾
D. 形成了世界分工的基本格局
近代西欧城市长期为马粪所困扰,当时市内交通主要依靠马车,政府采取很多办法都难以奏效,却随着技术进步最后迎刃而解。该技术是
A. 火车
B. 轮船
C. 汽车
D. 飞机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花独放”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是各先进国家“竞相开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前提是
A. 英国经济实力的急剧衰退
B. 美、德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C. 自然科学研究有重大进展
D. 资本主义制度在各国普遍确立
从改良蒸汽机到电话机的发明.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变化:前者的发明更多是经验的结晶,而后者则是科学理论的自觉运用。这折射出第二次工业革命
A. 凸现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B. 以运用经验积累突破为特征
C. 以机器动力革新为主要标志
D. 注重对传统科技成果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