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田”为古代吉礼的一种。即由天子率诸侯亲自耕田的典礼……各代多行之,即在国都南面近郊天子执耒(后代执犁)三推三反,王公诸侯五推五反,卿大夫七推七反,士九推九反。最后,天子、王公贵族庶民依次分享牛、羊、猪三牲具备的祭品,籍田仪式才结束。据此判断“籍田”之礼
A. 大体形成于西周时期
B. 体现统治者重农抑商
C. 有利于维护等级制度
D. 促进了小农经济形成
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盉”铭文记载:周恭王三年,贵族裘卫用玉器和礼服从贵族矩伯手里换得1300亩田,并通过执政大臣进行了授田仪式,办理了换田手续,刻于青铜器上作为凭证。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
A. 贵族权重,世袭制巩固
B. 田地交换,井田制动摇
C. 田地买卖,私有制确立
D. 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
(题文)有史学家认为,中国古代的统一经历了夏商两代邦联式统一、周代分封制统一(联邦式统一)和秦汉中央集权制统一三个阶段,周代的分封制统一至少是与秦帝国的中央集权制统一具有同等意义的。这主要是因为分封制
A. 确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B. 使周王处于天下共主地位
C. 政治上建立了君臣关系
D. 确立了周天子的宗主地位
西周有“同姓不婚”的传统。周王室常与异姓贵族联姻,称异姓诸侯为伯舅、叔舅。周王室此举在于
A. 加强对诸侯国控制
B. 保证周王室血统纯正性
C. 维护嫡长子继承制
D. 确立长幼有序等级观念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时期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史料 | 出处 |
“周公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 | 《孟子•公孙丑下》 |
“武王杀纣而继公子禄父,使管叔、蔡叔监禄父” | 《尚书大传》 |
“武王克殷,乃立王子禄父俾守商祀。建管叔于东,建蔡叔、霍叔于殷,俾监殷臣” | 《逸周书•作雒解》 |
“自殷都以东为卫,管叔监之;殷都以西为廊,蔡叔监之;殷都以北为邶,霍叔监之,是为三监 | 《帝王世纪》 |
A. 商朝和西周是联盟关系
B. 西周最先在殷实行封建制
C. “三监”应该为先代贵族
D. 西周对商朝故都监察严密
在商代早期的甲骨卜辞中,“帝”的卜辞较多,其含义往往指“天神”。到商朝末期,“宗”类卜辞的增加,“帝”逐渐消失,“帝”成为先王的祭称。这反映了
A. 宗教祭祀仪式简化
B. 宗法嫡庶关系确立
C. 人的主体意识增强
D. 天人合一理论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