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回忆中苏关系时指出:“1950年,(中苏)对于订立互助同盟条约时,我们的态度是:一条是你提出,我不同意者要争;一条是你一定坚持,我接受。这是因为顾全社会主义利益。”这反映了
A. “左”倾思想影响到外交领域
B. 社会主义阵营由此日益巩固
C. 中苏建交初期合作与分歧并存
D. 冷战格局决定中苏两国外交
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在沦陷区进行了敌后游击战,据统计到1940年前后,国民党敌后游击战达到鼎盛时期,人数达100万人左右,一度成为日军重点进攻的对象。这一现象说明
A. 国民政府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B. 国民党的敌后抗战牵制了日军力量
C. 国共两党亲密合作共同抗战
D. 国民党军队坚持抗战成为中流砥柱
外国使节采用何种礼节觐见中国皇帝,始终是中外关系的一个死结,围绕着“跪与不跪”,引发了多次外交冲突(见下表)其反映的实质是
A. 列强对中国内政的干涉
B. 近代外交确立的艰难历程
C. 清政府天朝上国的意识
D. 维护国家主权利益的斗争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建文帝在‘靖难之役’后的生死”这一事件的历史叙述。综合上述记载,能够形成的推论是
A. 靖难之役中建文帝死于南京
B. 建文帝流落至云南隐匿为僧
C. 郑和航海探明了建文帝下落
D. 靖难之役后建文帝下落不明
唐代实行宰相集体议政制度,三省宰相不仅都要参与诏令的决策和审议,还要在对所议诏令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形成正式决策。这种“宰相一致原则”
A. 提高了行政决策效率
B. 削弱了宰相的决策权
C. 旨在制约皇权的滥用
D. 体现了权力的制衡性
秦朝中央官职设三公九卿。其中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门警卫;太仪,掌御用车马;廷尉,掌刑法……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由此可见,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是
A. 分工明确,彼此牵制
B. 垂直管理、分层管理
C. 服务皇权,家国同治
D. 选贤举能,唯才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