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完成的。国家体系的形成是先有州而后才有国家。“州”的地位的演变,一直是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关于材料中“州”的地位的演变,正确的是
A. 从邦联制到联邦制推动了“州”的独立性加强
B. 从殖民地到独立的“邦”,又到从属于联邦的成员
C. 在地位的升降过程中逐渐丧失了独立性
D. 联邦政府完全实现了中央集权
(题文)1701年英国的《王位继承法》第三条规定:当国王和丹麦安娜公主死后且无后嗣时,为保障我国的宗教、法律和自由,制定更详细的规定是必要的和必不可少的。这应当由国王陛下商得贵族院和平民院议员的同意,以国王的权力加以规定。这一规定
A. 强化了议会对王权的限制
B. 标志着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C. 致使王位的继承陷入无序
D. 削弱了贵族对政治的影响
法学家博登海默说:“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且永恒的。罗马的法和雅典的法律并不会不同,今天的法律和明天的法律也不会不同,这是因为有的只是一种永恒不变的法律,任何时候任何民族都必须遵守它。”这说明自然法
A. 影响全世界法律的制定
B. 体现的精神具有普适性
C. 蕴含了人人平等的原则
D. 立法技术较高难以超越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年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60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在中国、印度、缅甸生根发芽、深入人心,而且走向亚洲、走向世界,中国、印度、缅甸都为此作出了重要贡献。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 能处理国家间的一切关系
B. 把国家的主权放在第一位
C. 具有开放性和强大生命力
D. 以国家平等为根本出发点
1911年12月,孙中山提出“内阁制乃平时不使元首当政治之冲,故以总理对国会负责,断非此非常时代所宜”。至1913年春,其又说“现就中国情形论之,以内阁制度为佳。我的国民,莫不主张政党内阁”。这一变化
A. 表明其思想的摇摆不定
B. 适合了当时的主要国情
C. 代表了社会主流的民意
D. 受到了国内局势的影响
毛泽东在回忆中苏关系时指出:“1950年,(中苏)对于订立互助同盟条约时,我们的态度是:一条是你提出,我不同意者要争;一条是你一定坚持,我接受。这是因为顾全社会主义利益。”这反映了
A. “左”倾思想影响到外交领域
B. 社会主义阵营由此日益巩固
C. 中苏建交初期合作与分歧并存
D. 冷战格局决定中苏两国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