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晚清到民国初期,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由追求“富国强兵”,到“兴民权”“开民智”,再到改造国民性和全面的文化更新。这一演变
A. 说明启蒙思想内涵不断深化
B. 得益于资产阶级的大力宣传
C. 遵循不断完善传统文化方针
D. 推动了制度层面的真正转型
明太祖朱元璋三编《大诰》并颁行,汇集了大量惩治官民贪赃受贿、转嫁赋役、侵吞税粮、抗租误役、流亡隐匿和使用凌迟、枭首等重刑的案例。朱元璋的做法
A. 践行了重典治国政策
B. 保证了小生产者利益
C. 实现了社会秩序稳定
D. 遏制了官场腐败产生
下图是《清明上河图》(局部),刻画了北宋京师汴梁规模最大的酒楼“正店”,门前人头攒动,生意兴隆。这反映了当时
A. 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
B. 商业宣传开始出现
C. 政府放松了市场管理
D. 商业经济较为繁荣
东汉改西汉御史大夫为司空,不负监察之责,而将御史大夫属下的御史中丞改任御史台长官,负责监察百官。这一改变意在
A. 减少决策失误
B. 建立强有力监察系统
C. 加强君主权力
D. 对官员进行有效监督
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48年,楚司马苏掩奉命整治军赋,他对不同类型的田土、山林、水泽等做了精密的测量和计算,然后依据收入确定军赋的数额。这一记载说明当时
A. 土地国有制度遭到破坏
B. 人们已能熟练运用数学知识
C. 国家专营思想开始出现
D. 诸侯争霸推动各国变法开展
世界政治格局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又不断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战后逐步形成美苏两极格局。这一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什么?两极格局之下,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这一标志的出现,使美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冷战”期间,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即使在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也采取克制与妥协,从而使危机逐步降温,与此相关的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的最终结果说明了什么?
(3)20世纪60年代,不结盟运动是美苏两极格局之外的第三股政治力量。它所奉行的政策是什么?对世界政治格局有何影响?
(4)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国际关系格局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