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球化”概念产生于西方社会,最终被全球接受和使用。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当时先进的中国人相继发现必须从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上与国际接轨才能实现救亡图存。洋务运动、改革立宪都加速了中国参与国际社会的步伐。1902年,梁启超第一次提出了“中华民族”这一概念,认为中华民族由多民族混合而成。1907年,杨度认为中华民族更是一个文化共同体。五四运动后,“中华民族”一词几乎家喻户晓。这次“全球化”启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这是一个古老文明重新被西方规则“国际化”的过程。
材料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此时中国的外部环境是有利的,“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美英等国提出“新自由主义”政策,减少政府干预,如减少个人税和企业税等,扩大海外市场;美苏冷战缓和以及亚洲“四小龙”的崛起等都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条件。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中国举办北京奥运会。
——摘编自王栋、曹德军著《再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运用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参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有利条件。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中国两次参与“全球化”的不同特征。
下表是1970年西欧与美国经济对比表,对此表所反映的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出口贸易 | 西欧 | 美国 |
黄金外汇储备(亿美元) | 885 | 426 |
钢产量(亿吨) | 270.3 | 117.0 |
汽车产量(万辆) | 936.4 | 824.4 |
水泥产量(万吨) | 11120.3 | 6405.6 |
A.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导致美国经济水平下降
B. 西欧经济发展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C. 欧洲的联合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D. 美国失去了经济霸主地位
1924年,苏联同外国资本家签订的技术援助协定数量为5个,1929年时,增加到70多个,1931年,已增加到124个;1931年,苏联进口机器设备的数量,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到1932年,约占50%。材料主要反映出苏联
A. 尝试打破原有的经济体制
B. 抓住契机为工业化服务
C. 得到西方国家的承认支持
D. 沦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
1832年议会改革后,英国政府改变了一系列的对内、对外经济政策,例如1846年废除了对贵族有利的《谷物法》,1849年废除《航海条例》等。改变这些政策
A. 确立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B. 大大便利了英国向世界输出资本
C. 表明英国对经济的管制全面加强
D. 提升了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力
“雅典民主政治中的自由并不像一些西方学者所宣称的那样,相似于现代西方民主政治中的自由。虽然它们具有相同的一面,但二者的区别同样明显,而且是根本性的。耐人寻味的是,当代西方的古典学者明显忽视它们的区别,而强调其相似性。”据此可知,雅典民主
A. 是少数人的民主
B. 孕育了某些现代民主原则
C. 缺乏自由平等精神
D. 是现代民主政治的直接来源
下面为改革开放法制建设成就表
时间段 | 制定或修订的主要法律 |
改革开放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初 | 1982年宪法、选举法、刑法、中外合资经济企业法…… |
20世纪90年代初到党的十五大召开 | 公司法、银行法、劳动法、合伙企业法、价格法…… |
1997年至今 | 证券法、反垄断法、行政复议法、侵权责任法、立法法、反分裂国家法、物权法、社会保险法…… |
这表明,三个时期法制建设的共同点是
A. 完善法律程序
B. 突出社会立法
C. 维护国家统一
D. 注重经济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