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某次战役的亲历者感慨地说:“这次打仗……我们千万不能忘记鲁南的老百姓……冒着敌人的炮火,日夜奔走在战场上抬运伤兵……胜利的取得,应当归功于鲁南民众有力的支援。”这场“仗”指的是
A. 太原会战
B. 百团大战
C. 枣宜会战
D. 台儿庄战役
观察下面两图(绘制时间:1924年)。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①20世纪上半叶男装流行长袍马褂
②知识女性着装宽松肥大
③男性着装凸显等级身份
④女性服饰趋向短袍窄袖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922年,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向导》周报的创刊号写道:“现在大多数人民所要求的是什么?我们敢说是要统一与和平……为了要和平要统一而推倒为和平统一之障碍的军阀,乃是中国大多数人的真正民意。”下列项中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湖北新军起义
B. 护国运动
C. “二次革命”
D.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有学者研究新文化运动时注意到: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时,以为可以轰动一时,但是第一年并不如所想象,销行无多,每期仅印一千份。1917年起,为数渐增,日后达一万五六千份,大专学校及中学学生争先购阅,才算真正轰动一时,这种状况与其反对旧道德的言论固然有关,但更与引起青年“新鲜的趣味”因素直接关联。这种因素是
A. “自强求富”
B. “实业救国”
C. “民主共和
D. “文学革命”
在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前仆后继,可歌可泣。甲午战争后,大陆和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的重要人物是
①邱逢甲
②徐骧
③刘永福
④丁日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中国文化十分重视“他山之石”的作用。近代“睁眼看世界”的先驱者编译书报、编辑书籍以了解外部世界,其中主要介绍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的是
A. 《四洲志》
B. 《海国图志》
C. 《番客篇》
D. 《华事夷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