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 出处 |
“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 | 《汉书·杨恽传》 |
“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 | 《后汉书·逸民传》 |
“立春东耕,为土牛象人,男女各二人。” | (东汉)王充《论衡》 |
A. 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
B. 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
C. 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
D. 男耕女织生产形式确立
下表反映的是两汉到清中叶中国人均耕地(市亩)和亩产量(市斤)的变化情况。表中亩产量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西汉 | 唐 | 宋 | 清中叶 |
人均耕地 | 9.67 | 7.96 | 5.5 | 3.3 |
亩产量 | 110 | 125 | 183 | 296 |
A. 农业生产工具的持续创新
B. 农业高产作物的大批引进
C. 精耕细作生产的不断完善
D. 土地开垦量的大幅度增长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马克思预言社会主义革命将发生在更先进的工业社会,需要有相当发展的工人阶级和强大无产者的自觉。他曾认为俄国不具备爆发革命的条件。而中国由于其农业性质和农民人口占压倒优势,革命前景看起来就更加渺茫了,号召重述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以适应中国国情的思想家中最有影响的是李大钊和列宁不同,李大钊把农民而不是城市工人看作革命变革的先锋队。马克思主义强调工人阶级,李大钊通过把中国社会叫无产者社会来证明他从经典马克思主义立场作出转变的合理性。他认为,整个中国一直在遭受着资产阶级、西方工业化国家的剥削,因此,被压迫的中国人作为一个整体需要统一起来并反抗他们的剥削。
——《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预言。
(2)根据材料,概括李大钊重述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主要观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25年的洛迦诺会议,是英美帝国主义扶植德国,复活德国军国主义的个重要步骤,是“道威斯计划”在政治上的继续。德国统治集团和垄断资产阶级图摆脱《凡尔赛和约》的束缚、抵制和破坏战争赔偿,以图实现恢复其世界大国位之野心,施展了各种手段。其中之一是使用通货膨胀这个武器。他们通过帝国行,大量发行没有任何担保的纸币,以弥补国家预算赤字,结果造成马克大量贬值,通货急剧膨胀。到1922年,德国政府更进一步走上公开抵制赔偿的道路。德国工业巨头斯汀纳斯带有几分挑衅的口吻说:德国工业家纵使冒着鲁尔被占质的危险,也要拒绝缴付赔偿。1923年5月,德国政府正式要求重新讨论赔款问题。同时德国的民族主义分子还在群众中煽动复仇主义情绪
——摘编自于忠《洛迦诺会议和洛迦诺公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洛迦诺公约》与凡尔赛体系的关系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德国“力图摆脱《凡尔赛和约》的束缚”的具体举措。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东汉学校的教育大体与西汉相同。东汉太学,建立于建武五年,当年就诸生横巷”,学习人数空前。就学的不仅有太子和诸侯功臣子弟,甚至匈奴也遣子弟入学。和帝、安帝时,由于政治黑暗,太学一度很不景气。永建六年,顺帝扩建太学校舍240房,1850室,同时扩大生源,除太常所择及郡国选送外,又增加公卿子弟及明经下第两种,并增加太学生的俸禄。
西晋建国之初,沿用汉魏旧制设置太学,太学生中既有高门大族子弟,也有寒门庶族子弟。晋武帝秦始八年,因高门子弟耻与寒门为伍,不入太学,下诏遣散部分太学生,令“大臣子弟堪受救者”入学。咸宁二年便建立了专门教育“国之贵游子弟”的贵族学校“国子学”。到惠帝时,仍嫌国子学招收太谧,更具体地规定只准“官品第五以上得入国(子)学”。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指出东汉至西晋教育改革的趋势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晋教育改革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如下表所示
时段含义 | 人民统治 | 与君主制相反的制度 | 君主 |
1864 ——1894年 | 12 | 323 | 10 |
1895 ——1900年 | 149 | 640 | 7 |
1901 ——1908年 | 391 | 1210 | 0 |
1909 ——1914年 | 76 | 490 | 3 |
根据材料,任意提取两个阶段中国近代社会民主观念发展状况的历史信息,并结合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语言简练,说明理由充分,符合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