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前,中国丝的出口,每年一般只有几千包,而1847年达22000余包,1852年44000余包,1856年79000余包。茶的出口,鸦片战争前,每年大约五千多万镑,鸦片战争后历年增长,1856年已达一亿三千余万镑。这反映出鸦片战争后,中国
A. 融入世界市场步伐加快
B. 农副产品商品化率提高
C. 保持外贸出超地位
D. 自然经济走向解体
明清时期,江苏松江府、太仓州、海门厅因“种花者多,而种稻者少,每年口粮全赖客商贩运”。嘉定“其民托命于木棉,因而县不产米,仰食于四方”。据此可知,明清江南地区
A. 农家副业占据主导地位
B. 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C. 抑商政策发生重大转变
D. 粮食手工加工业发展滞后
董仲舒指出,当时社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此后,历代王朝大多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无法根本解决这一初会痼疾。其原因是
A.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不够
B. 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的制度
C. 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
D. 封建王朝统治严酷、横征暴敛
中国古代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郑和下西洋时达到了顶峰。然而,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访问清朝时“惊奇地发现中国的帆船很不结实,由于船只吃水浅,无法抵御大风的袭击,中国船的构造根本不适应航海。”导致当时中国造船技术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度下降
B. 中国致力于内河航运的发展
C. 中国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 西方把蒸汽机运用于造船业
《履园丛话•产业》中记载:明清时期,“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这反映出
A. 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 封建地租沉重
C. 商品经济繁荣
D. 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古代俗语说,“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换油盐针线”。此俗语反映了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 男耕女织
B. 自给自足
C. 极端贫困
D. 自产自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