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抗战时期叶浅予创作的一幅漫画《绅士与强盗》,描绘了一个中国人手持长剑戳穿两顶帽子的场景。该漫画表达的主旨是
A. 列强操控东亚政治局势
B. 反法西斯同盟内部斗争激烈
C. 绥靖政策引发国人不满
D. 欧洲列强勾结日本谋取利益
1938年12月6日,日军在《昭和十三年秋季以后对华处理办法》中指出:“以攻占汉口、广东作为行使武力的一个时期,目前最重要的是在其内部恢复治安。”并规定:“如无特别大的必要时,不准备扩大占领地区。配置兵力“要限制在必要的最少限度内,仅起到在政治上和战略上压制国民党军队的作用”。日军的意图在于
A. 将治安作为首要任务
B. 乱国民党军队的战略部署
C. 由战略进攻转为防御
D. 把抗日根据地作为主要目标
改革开放后,有研究者在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文章说:“在被涂抹和丑化的民国元勋和领袖人物中,第一个就是袁世凯。”批驳该观点的证据是袁世凯
A. 逼清帝退位建立中华民国结束帝制
B. 签订《辛丑条约》让国家利益受损
C. 出卖维新派加速了戊戌变法的失败
D. 掀起“尊孔复古”运动营造复辟的舆论
五四运动时,北京上海的学生派代表去找国民党,希望国民党能组织领导这场运动,但国民党领导人以“无力参加”为由拒绝了学生的请求。这表明
A. 国民党反对五四运动的斗争目标
B. 新政治力量兴起具有必然性
C. 五四运动没有得到社会广泛认同
D. 国民党的性质已经发生改变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十一国同时宣战,接到宣战诏书的两广总督李鸿章却复电朝廷:“此乱命也,粤不奉诏”,这鼓励了东南各省督抚,从而产生了“东南互保”协议,该协议的签订
A. 说明地方已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
B. 有利于江南地区的相对稳定
C.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D. 说明了清朝封建统治的没落
鸦片战争期间,道光帝在“剿夷”与“抚夷”的问题上曾摇摆不定。如果说(清政府)对外的“抚”字在鸦片战争初起时还是一种居高临下的让步,而到19世纪末几乎已成“降”的同义词。“抚”字含义的变化实质上反映出
A. 东西方文化观念的博弈
B. 民族危机的加剧与深重
C. 清政府国际地位的下降
D. 不平等条约的发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