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表示:“1946年2月,斯大林在莫斯科公开演说,号召人民准备迎接新的战争,被称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宣言书’。此时距二战结束还不到半年,这对铁幕演说和杜鲁门主义的提出产生了直接影响。”这段话意在指出
A. 美国是冷战发生的始作俑者
B. 斯大林倡导第三次世界大战
C. 苏联对冷战的发生负有重要责任
D.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历史必然
1950年1月6日,北京市军管会颁发布告,宣布:“(1)某些外国,过去利用不平等条约中所谓‘驻兵权’,在北京市内占据地面,建筑兵营。现在此项地产权,因不平等条约之取消,自应收回。(2)此项地产上所建之兵营及其他建筑,因地产权收回所发生之房产问题,我政府另定办法解决之。……”这表明当时的中国政府执行的外交方针是
A.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 另起炉灶
C. 一边倒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
A. 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 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
C. 中共“七大”→“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
D. 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
巴黎公社规定:免除1870年10月到1871年4月的房租;取消面包房工人的夜班制;禁止当铺拍卖过期的典当品,凡在20法郎以下的典当品,无祭件退还原主。这表明公社( )
A. 打碎了一些原先的国家机器
B. 措施触及了资本主义私有制
C. 实行了保护人民利益的措施
D. 获得了农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分权原则之所以会在1787年被制宪会议采纳,本就不是为了促进效率,而是为了排除独断权力的行使。”“它的目的不是为了避免权力之间的摩擦,而是想通过不可避免的权力摩擦使国民从专制下解脱出来。”这主要说明
A. 分权较大影响了政府工作效率
B. 三权分立利于克服邦联制弊端
C. 分权是为了保障资产阶级权益
D. 分权以效率为代价来保障民主
美国《时代》周刊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在那里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这段话评述的是
A. 卢沟桥抗战
B. 太原会战
C. 淞沪会战
D. 台儿庄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