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对此记述有领导撰写的传记或...

“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对此记述有领导撰写的传记或回忆录、政府部门编写的资料、纪实文学、影视作品、厂史.志、学者的论文、三线建设亲历者撰写的相关著述等。由此可推知

A. 亲历者撰写的历史可信度较高

B. 工厂与政府部门掌握的史料丰富

C. “三线建设”的研究比较混乱

D. 历史书写的群体呈现多元化特点

 

D 【解析】 材料中对于中国20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的记述有各种各样的形式,体现出历史呈现形式的多元化,故D项正确。亲历者撰写的历史由于带有主观色彩,可信度并不一定较高,故A项错误。工厂与政府部门掌握的史料不一定是最为丰富的,应该和民众等资料相互印证,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书写历史资料形式的多样化,并不是说明研究的混乱性,故C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建国初期沿海与内地工业增长速度变化示意图(定基指数:以1950年为100)。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工业增长主要来自重工业领域

B. 因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C. 国民经济建设按比例协调发展

D. 工业建设布局逐步趋于合理

 

查看答案

抗日战争中,几乎所有国民党战区都有苏联军事顾问,唯独在中共领导的军队里没有苏联顾问,即使是苏联记者也只有征得蒋介石本人的同意才能进入中共区域。这说明,当时

A. 苏联对中共的政策发生了转变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受到冲击

C.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出现了分歧

D. 蒋介石极力防范中国共产党

 

查看答案

1916年出生的山东边缘知识青年杜深如说,因为“辛亥革命没有成功,所以生在有总统的时代和有皇帝的时代没有什么大差池。真的革命还是在欧战期间展开的”。杜深如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 新文化运动触及变革最深的层面

B. 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

C. 中国参加一战确立了大国的地位

D. 北洋军阀实施专制独裁统治

 

查看答案

杜威评价近代中国某一事件时说,“要使我们国家十四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可是难以想象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该事件促成

A.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B. 清政府迅速垮台

C. 革命领导阶级变化

D. 抗日战争的兴起

 

查看答案

古时帝王田猎具有“昭孝德”、“训武事”的意义。在北宋前期,因其军事色彩、易滋长骄奢之心又劳民伤财而饱受争议。“澶渊之盟”后,田猎之礼逐渐消解,直至废除。这一变化

A. 说明儒家礼制观念淡化

B. 折射出当时政治文化的取向

C. 反映了重文轻武的政策

D. 推动宋代理学思想的新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