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表中“大臣”职能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1.发折 | 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大臣 | 7.开面 | 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 |
2.接折 | 章京将奏折送大臣阅 | 8.交折 | 将原奏折交内奏事处 |
3.见面 | 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 | 9.月折 | 将奏折复本每月一编 |
4.述旨 | 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 | 10.随手 | 将谕旨、奏折重点二季一编 |
5.过朱 | 皇帝朱笔改定奏折 | 11.封柜 | 将月折、随手档收柜题封 |
6.交发 | 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 |
|
|
A. 专制皇权强化,阻碍社会发展 B. 政府机构臃肿,国家积贫积弱
C. 档案管理周密,文化日渐繁荣 D. 宰相分工明确,行政效率提高
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主要是指
A. 官员的职责经常变动并要受制于中央政府
B. 官员的任职地域经常变动
C. 官吏来源有一定社会性且由中央任免调遣
D. 所有官员完全听命于皇帝
拜年是我国传统的春节习俗,通常在家族的祠堂进行。拜年顺序为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行跪拜之礼,长辈端坐高堂,接受晚辈的祝福。拜年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一项制度,这一制度
A. 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
B.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C. 体现了血缘和政治关系
D. 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改革是重要的社会活动,对历史的影响十分复杂,关于一场改革的评价,往往众说纷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南宋读书人:王安石趋利而不知义,尽黜先儒之说,聚敛害民,剥民兴利。
现代学者:王安石运用行政权力量排斥一般兼并而自为兼并,扩大了国家赢利性经营规模,官营经济体系由此发达,民间工商业经济发展受到抑制。通过这一次强化专制集权,一个本来已经有可能走向开放和民主的社会体制,又逆转回去了。
——摘编自马立诚《历史的拐点》
(1)材料中南宋学者和现代学者对王安石变法进行批评的出发点和实质有什么不同?
(2)南宋学者和现代学者对王安石批评角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在中国古代,有很多因素影响着传统农业的发展,它们或起到促进作用,或起到阻碍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汉至明清甚至近代,中国传统的农业耕作虽处在进步中,但一直变化幅度不大。具体而言,犁和铧无论在形制、种类还是质地上改进都比较大,但就主要耕作形式而论,自汉到近代没有什么根本不同。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土地被视为最受青睐的财富,大概不仅反映了人们所公认的真理,即土地可以永存不灭,而且还反映了一种实际需要。司马迁有一段详细的讨论,探讨了从事贸易活动的一般理论,他的基本思路就是强调粮食供求关系的重要,当时的人是将粮食视为基本商品的。……因此,对工商业发展所施加的遏制,不仅降低了非农业活动吸收剩余劳动力的能力,而且还驱使资本转而购买土地这一农业发展最基本的资源。
——许倬云《汉代农业》
材料三:万历前后,潞王在湖广有田四万顷,福王在河南、山东、湖广等地有田二万顷,其他藩王都占有大量土地。官僚、地主占有土地也十分惊人。江南有的“豪家田至七万顷,粮至二万”。大官僚严嵩、徐阶各有田二十多万亩。其他万亩、千亩的地主,数不胜举。
——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
材料四:依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学说来考察中国古代社会,可以看到,至明代中后期,古代封建社会业已高度成熟,在明成化、弘治与正德年间(15世纪中叶至16世纪初叶),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苗头已经出现;明嘉靖年间至明末(16世纪初叶至17世纪中叶),新的近代社会因素更为普遍而显著地增长起来,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开始启动。……因而,各种新因素纷纷出现的明代后期显然就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
——张显清《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
(1)指出材料一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形式”是什么,始于何时?对当时农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并概述这一耕作形式“自汉到近代没有什么根本不同”的主要原因。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经济政策及其根本目的,并根据材料二分析该政策产生的影响
(3)针对材料三反映的现象,指出中国古代统治阶级所采取的措施及其结果。
(4)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促使明代后期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开端的新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据文献记载:
①鲁、齐等诸侯在其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收赋役的独立性。
②秦代官吏必须经过国家委任才能就职;官吏调任时,不得带随员;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违者要依法治罪。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二中A.B.C三幅地图反映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分别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