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鸦片战争后广州与上海茶叶对外出口所占比例的粗略统计数据表。
通商口岸 | 1846年 | 1851年 | 1852年 | 1853年 |
广州 | 90% | 60% | 40% | 20% |
上海 | 5% | 33% | 50% | 75% |
从上表数据的变化可知
A. 上海已成为最大的通商口岸
B. 上海打破了广州对外贸易的主导地位
C. 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D. 国内局势变化决定了两者地位的变化
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日用类书,其中有些属专门性的商业用书,其所纂内容不仅有水陆路程、商业条规、物价、商品生产、流通、市场、经营方法等经商必备基本知识方面的内容,还包括商业道德、经商行为准则、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内容。这反映出当时
A. 商人民权意识的觉醒
B. 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C. 商业知识开始累积和传播
D. 商业日趋繁荣的社会状况
据学者初步统计,明朝编写的经济史著作分类情况如下:
田赋类 | 漕运类 | 水利类 | 荒政类 | 盐政类 | 钱法类 |
13种 | 57种 | 50种 | 22种 | 30种 | 4种 |
(注:漕运指利用水道调运公粮以供中央政府支配)根据材料可以推断,明朝时
A. 农业税的比重大大上升
B. 漕运推动海外贸易发展
C. 政府主导经济趋向明显
D. 白银外流引起货币改革
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里描写崔莺莺遇到张生时回头偷看一眼,而明末金圣叹改编(西厢记)时,便删掉了崔莺莺这一动作。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王实甫未受儒家思想影响
B. 明代理学影响的深入
C. 明代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D. 王实甫倡导个性解放
据《管子海王》载:“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辇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这反映出
A. 铁器对行业发展的重要
B. 行业准入条件苛刻
C. 政府重视农用工具的管理
D. 民为邦本治国思想
有学者在研究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时提出了以下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据《白银资本》等
(1)根据材料,13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欧洲和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