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反映了1920—1929年美国工资指数和生产指数的变动情况。据此可知,当时美国
A. 工人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 政府适度干预推动了生产发展
C. 工人生活水平未获得提高
D. 经济危机爆发的因素日积月累
自17世纪以来,由于弗兰西斯·培根和牛顿等人的著作,科学突飞猛进,每日都揭示新的宇宙法则。有人认为自然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发展,会产生一个完美的世界,因此人类的政治干预和宗教干预应该越少越好。这表明科学发展
A. 形成近代自然科学体系
B. 推动了思想变革
C. 摧毁了传统的宗教信仰
D. 促使代议制建立
按照规定,雅典公民大会大约每10天在雅典城召开一次。徐松岩教授说:“公元前431年,总共4.2万公民中,居住在阿提卡乡村(离雅典城较远)的约2.8至3万人,在海外领土的约1万人,他们基本上都是躬耕田亩的农业生产者。”上述状况最可能导致
A. 公民大会机构的设置形同虚设
B. 享受雅典公民权的人数不断减少
C. 实际参加公民大会的比例较小
D. 雅典公民民主权利的滥用与误用
1981年7月,国务院通过了有关城镇非农业个体经济若干政策性的规定,指出:“个体工商户,一般是一个人经营或家庭经营;必要时,经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批准,可以请1—2个帮手;技术性较强或者有特殊技艺的,可以带2、3个,最多不超过5个学徒”、“请帮手、带学徒,都要订立合同。”上述规定
A. 开始冲破计划经济体制束缚
B. 说明市场经济成为国人共识
C. 动摇了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
D. 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923年,国内出现了“科学与人生观”的争论。梁启超提出,要反思一战,认为科学不能解决人生观问题,反对“科学万能论”;有人坚持科学是人生观的基础与核心;陈独秀则立场鲜明地主张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人生观问题。这场论争
A. 民主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B. 使国人认识到了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C.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开端
D. 体现出国人积极思考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
1900年“庚子赔款”之后,举国上下形成了一股负笈留洋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潮流。但到1910年前后,已经开始有一批在海外的留学生主动弃理从文,从科学主义走向了人文主义,如周作人从土木工程转为希腊语,鲁迅、郭沫若则直接放弃了在日本学医的机会。这一现象
A.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B. 表明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民众的思想
C. 反映开启民智和唤醒民众成为潮流
D. 说明实业救国思潮遭到国人的摒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