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侯外庐在《中国思想通史》中说:“在周公封国的时代,不是后世所谓的‘封建’,而是指...

侯外庐在《中国思想通史》中说:“在周公封国的时代,不是后世所谓的‘封建’,而是指古代如罗马式的殖民。”对此理解最为正确的是

A. 强调周公是分封制的首创者

B. 强调分封制对扩大西周疆域的作用

C. 强调分封的含义是封邦建国

D. 强调分封制对后世封建制度的影响

 

B 【解析】“周公封国的时代”指的是西周的分封制,“指古代如罗马式的殖民”是说西周的分封制就像古代罗马那样由一个罗马共和国不断扩展疆域,变成了罗马帝国,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分封制使得西周的疆域得到了扩大,故选B;ACD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春秋时,郑庄公之弟共叔段受封于京,大夫祭仲告发:“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这说明

A. 礼乐制度已经丧失殆尽

B.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尖锐

C. 嫡长子继承制名存实亡

D. 庄公大宗地位受到冲击

 

查看答案

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夷北苑,夙著茶名,……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漫山遍野,愈种愈多。……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现在种茶之区,市疲山败……

——卞宝地《卞制军政书》

(1)据材料一,说明导致“种茶之区,市疲山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40年代“各国通商”之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

材料二  某中学兴趣小组收集到下列图片

(2)材料二反映了19世纪60—70年代中国出现哪些新的经济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  上海章华毛绒纺织厂是近代建立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20世纪30年代,“因爱国运动之激昂”,并使用较为廉价的法国、日本毛纱为原料,该厂生产的薄哔叽价格不高,产品销售遍于南北。“军政机关之制服材料,亦纷纷采用,深为满意。具见以国货替代外货,已成全国一致之倾向”。

——据刘光用《企业大王刘鸿生》整理

(3)据材料三,概括上海章华毛绒纺织厂发展的原因。

 

查看答案

工业革命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大转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棉纺织业中机器织布机数量(单位:万台)

 

年份

1813

1820

1829

1833

1850

1861

台数

0.24

1.4

5.5

10

25

40

 

 

英国伦敦人口数量(单位:万人)

 

年份

1801

1831

1841

1851

1861

人口

111.7

190.7

223.9

268.5

322.7

 

 

英国各部门就业人员在劳动力总数中所占比例(%)

 

年份

1841

1861

农业

22.3

18.8

工商运输业

48.5

55.7

其他

29.2

25.5

 

 

——摘编自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

(1)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国内外学者把工业革命定义的研究分为工业组织学派、技术学派、能源学派……这些研究从不同侧面抓住工业革命的特征,成为后来工业革命研究的起点.

——舒小昀《工业革命定义之争》

(2)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视角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的特征。

材料三  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概括材料三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次工业革命是如何促进世界市场发展的?

 

 

查看答案

某些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了鲜明的阶段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观察图片所描绘的情景,结合所学说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有哪些特点?

材料二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期。”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据所学的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主要表现。应怎样理解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材料三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唯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清)陶煦《租核·推原》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南宋范成大的《缫丝行》

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

缫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今年那暇织绢着,明日西门卖丝去。

(1)材料一的诗歌描写了中国古代哪一种经济模式?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经济模式的特点。

材料二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立濂溪坊,什百为群,延颈而望。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乾隆)《苏州府志》卷

(2)依据材料二概况明代后期苏州地区丝织业出现哪些新现象。(不得摘抄原文)这些新现象反映了这一时期生产方式发生了什么本质变化?

材料三、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亦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致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李人龙奏称,关税害商,有单书之弊,包揽之弊,关牙之弊,量船之弊等五弊。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四、(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卖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

材料五、由于海疆屡生事端,清廷又封锁了海疆,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决定取消其他贸易口岸,只允许广东一口通商。

——《中华文明史》第4卷

(3)依据材料三、材料四和材料五,概况分析明清时期阻碍材料二反映的新生产方式发展的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