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光荣革命后,王权适应了新的形势,完成了关键性的历史演变,于是,它在新的时期为自己找到了新的位置,这是英国王权在剧烈的社会转型的动荡中未被淘汰而终于留存下来的根本原因。”这一“关键性的历史演变”是
A. 出让行政大权,建立内阁制度
B. 取消征税特权,尊从议会许可
C. 放弃专制统治,承认议会权力
D. 停止任命首相,接受政党政治
普法战争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英国漫画家为此创作了题为《玛丽安娜女郎(法国的象征)终于挑好帽子了》的漫画。图中房间衣物凌乱,女郎站在镜子前面,终于选好并戴上了象征共和制度的三色帽。这幅漫画的含义是
A. 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的时装,可以随时改变
B. 法国的共和制度像女郎的帽子,只是装饰品
C. 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一样软弱无能
D. 法国的共和制度经过长时间的变动才确定下来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胜之,西汉著名农学家。他生活的时代人口迅速增加,大量农民丧失土地,流民问题严重。汉成帝时,他以轻车使者的身份到三辅(即关中平原)地区管理农业,深入农业生产实践,认真研究当地的土壤、气候和水利情况,总结推广了新的耕作方法——“区田法”。身为朝廷命官,时时想着农业丰收,惦着百姓温饱,为此著《胜之书》。该书总结了冬麦、春麦、大豆、桑等13种农作物的栽培技术,还有关于区田法、嫁接法、轮作、间作、混作等方面的记载,成为我国第一部较为完整的农业科学专著,发展了战国以来的农学。唐贾公彦《周礼疏》说:“汉时农书有数家,胜为上。”
——据《汉书·艺文志》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胜之成为著名农学家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胜之的贡献。参考答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德国将按照1898年3月6日与中国所订条约,及关于山东省之其他文件所获得之一切权利、所有权名义及特权,其中关于胶州领土、铁路、矿产及海底电线为尤要,放弃以与日本。
——据《凡尔赛和约》
材料二 中国在华盛顿会议上坚持了依据国际法独自抗争维权的方略,在强调自身在远东国际均势中的重要性的基础上,通过主动参与缔结国际条约体系,基本上达到了以国际法制衡列强在华势力、维护国家权益的与会目标。1922年2月4日,中、日正式签署《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并被载入华盛顿会议记录,规定日本将胶州德国旧租借地交还中国,日军撒出山东;日本同意撤销二十一条要求中原来旨在把中国变为日本保护国的第五号,并放弃了某些特惠权利。
——据金卫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中国外交方略的转变》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山东问题在凡尔赛会议、华盛顿会议上的不同结局。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华盛顿会议上基本达到了“与会目标”的原因。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以前,史书大都私家著作,而典籍掌故,藏于秘府,私人很难参阅,修一代之史却需要参阅大量的资料。私家修史容易触犯统治者的禁忌和利害。唐太宗认识到只有政府控制修史,才能统一思想,扫除分裂割据的历史痕迹,多次劝诫大臣“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把前代兴衰作为经验教训,因而格外重视修史。唐太宗于贞观三年(629年)开始设立史馆,指定专人编修前代和本朝国史,并由宰相任监修,负责领导,又别调他官兼任纂修,下设修撰、司直,从事编纂工作,号曰史官。从此,纪传体正史的编纂大权由政府掌握。
“二十四史”中,有八部修成于唐太宗贞观年间。唐以后各朝沿袭此制,连续修史,使我国得以保存较为完整的史料。而宰相监修制度使史学更多向政治靠拢,由于政治压力或个人的喜好,史官秉笔直书的原则往往受到挑战。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太宗修史制度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修史制度改革的作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
时间 | 中美关系 |
20世纪初 | 美国参与八国联军侵华,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
抗日战争时期 | 中国与美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 |
解放战争时期 | 美国推行反共战略,支持蒋介石集团打内战,与国民政府签订《中美友好通商条约》。 |
20世纪50、60年代 | 中美两国长期处于敌对状态。 |
1972年 | 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双方签署了《上海公报》。 |
1979年 | 中美正式建交 |
20世纪80年代 | 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活跃,然而,中美关系在这一时期并非风平浪静,双方在台湾、贸易、知识产权和其它一些问题上斗争不断。 |
20世纪90年代 | 在90年代的初期、中期和末期,中美关系又经历了三次大落大起,但依然在跌宕起伏中稳步向前。 |
——摘编自陶文钊著《中美关系史》等
材料展示了20世纪中美关系发展历程,蕴含了发展外交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