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题文)明朝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为正七品官,分区掌管监察,称“巡按御史”。...

(题文)明朝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为正七品官,分区掌管监察,称“巡按御史”。巡按御史“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主断。州县官员在巡按御史到来前,“迎跪道旁,倘遇风雨,即知府亦陷膝泥中。”这表明

A. 监察官员位卑权重

B. 监察官员掌握了地方行政权

C. 监察机构庞大臃肿

D. 监察制度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A 【解析】 依据材料“为正七品官” “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主断”,可知监察官员位卑权重,故选A;监察官员不属于地方行政官员,不掌握地方行政权,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监察机构庞大臃肿和行政效率,排除C、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朝时大理寺是全国最高审判机关,但关乎死刑判决等重大问题时需由御史中丞(中央监察机关负责人)与刑部侍郎、大理寺卿一起,组成“三司推事”,类似近代的特别法庭,并把会审的结果,最后报皇帝审批。这说明唐朝

A. 司法与监察有机结合

B. 大理寺权力已经旁落

C. 监察机构丧失独立性

D. 司法制度己经近代化

 

查看答案

“司”本是唐代六部下属的官名,但唐代自安史之乱后,往往因财政困难,甚至有宰相自兼司职的。在宋代又变成政府财政权专握在司的手里,独立设置“三司”机构。宋代三司的设置

A. 只是为了分割宰相财政权力

B. 使政府职能发生部分转变

C. 调和了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D. 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查看答案

在秦代尚书属于少府,最初只是皇帝身边任事的文书小吏而已;汉武帝时尚书权力与日俱增;汉元帝时尚书已经号称“百官之本,国家枢机”。这一演变表明

A. 尚书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B. 行政管理水平有显著提高

C. 官员评价制度发生了变化    D. 中朝逐渐成为了权力中心

 

查看答案

武王伐纣后,曾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并封霍叔、管叔、蔡叔(均为武王之弟)于其地附近以为监视,是为西周第一次分封;周公平定三监之乱(三监与武庚联合叛乱)后实行第二次分封,如封武王之弟康叔于卫,封王室贵族召公奭于燕,封功臣姜尚于齐。西周的两次分封均

A. 加速了民族交融和华夏族形成

B. 确保了贵族权力的有效承袭

C. 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与建设

D. 有效防止了殷商旧贵族的叛乱

 

查看答案

春秋初期诸侯遍行采邑(封地),中后期始行县一郡制度,“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战国时边地繁荣,始于郡下设县,形成郡一县两级制。这一历史现象

A. 造成分封制彻底崩溃

B. 说明官僚政治已完全取代贵族政治

C. 强化了君主专制独裁

D. 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集权趋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